理性的判断必经缜密的分析,深广的思考更要切合企业自身的实际。而缜密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先要了解ITIL为何要升级。我们知道,初期的ITIL项目重心在于系统管理,而2000年发布的ITIL v2则将重心放在了流程管理上,为IT服务管理提供所需要的流程管理实例。在历经两年的更新与修订后,ITIL v3出台。这是ITIL自问世以来最大规模的修订,不仅整合了前两个版本的精华,还融入了IT服务管理领域当前的最佳实践。ITIL v3的宗旨很明晰:进一步帮助企业通过ITIL的实施,促进技术服务与业务需求的协同,提高IT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IT成本,从而最大化IT投资回报与价值。
相对于前两个版本,ITIL v3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一是引入了服务战略。由于IT行业开始包含更多完整的服务管理实践,ITIL v3在原有关注运营层面的基础上,对核心内容进行了扩充,增加了服务管理战略实践部分,包括计划、设计、引入、运营、改进等。二是以服务生命周期为主要框架:ITIL v3的整体组织结构以服务生命周期为主要框架,跟踪服务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将各个阶段的最佳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整体。通过这种现实的、逻辑化的组织结构,帮助企业更加直观地理解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三是更强调IT服务的业务价值:ITIL v3更强调IT与业务的一致性和IT在企业中的业务价值。保持IT目标和业务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将IT服务整合到业务本身中去、像管理业务一样管理IT服务的理念贯穿整个ITIL v3。四是与其他标准更加一致:ITIL v3加强了与诸如ISO/IEC 20000、CobiT、Six Sigma等标准、框架和最佳实践的一致性,同时提供了更多的接口和指导,使企业能够更容易地实施和建立整合的IT服务管理方案。“ITIL v3的推出反映了IT服务管理作为一项关键业务的日益成熟及其重要程度。”ITIL v3《服务转换》作者Ivor Macfarlane曾作出这样的总结,“ITIL v3依据服务的生命周期理论将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进行重新组合,从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维再到持续性的服务改进,使得IT服务管理脱离了线性、静态的实施而发展为多维的、注重反馈的动态实践系统,从而推动IT服务与业务发展相结合。”
由此可见,ITIL v3是ITIL v2的继承和发展,是向服务驱动生命周期方法的转变,它比ITIL v2更具有说明性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如果v2告诉我们流程改善方面要做些什么,v3则解释了该如何去做。版本的升级必然代表着管理与技术的提升。那么,国内金融企业如果原来实践的是ITIL v2,现在是否一定要升级为ITIL v3呢?
“ITIL v3并非是让企业用户言必听、行必从的圣经。”在Ivor Macfarlane看来,“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最佳实践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采取最佳实践,或者说由于很多时候最佳实践的执行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负担。因此,对于企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到足够好的做法。很多企业也许走到v2和v3之间就是足够好了。”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强则认为:金融行业是IT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但大多数企业仍采用面向基础架构的管理方式和面向应用的管理方式这两种比较初级的IT管理思路,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从基于流程的管理方式到面向服务的管理方式的跨越。在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ITIL实践中,有过一些不成功的案例,一些企业硬生生地把ITIL项目做成了技术项目和网管项目。其实,ITIL v3是对IT服务管理的改进,以此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效应的变革。“可以说,ITIL理念导入的阶段已经完成,如今国内企业迫切需要的是量身定做的、贴合自身需求的ITIL落地实践。只有结合国内企业IT管理的现状与业务发展需求,将ITIL v3最佳实践本地化,才能真正借助ITIL提升国内企业的IT治理成熟度,更好地利用IT促进企业发展。鉴于国内企业IT服务管理的现状,ITIL v3落地切忌照搬照抄,而是应当充分地本地化,促使IT部门从支撑机构成长为参与企业价值实现的核心机构,IT管理应该被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而现在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实施ITIL最大的挑战是适应中国文化的挑战,因为ITIL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ITIL体现的是西方的IT管理思想,中国是中国,在未来我们希望中国金融业站在ITIL最佳实践的肩膀上,走有中国特色的IT服务管理之路。”
目前,孙强主任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甲方IT服务管理知识体系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并在甲方正在进行试点,据透露,整个体系中,ITIL进展很小一部分,其他均来自于ITGov在中国国情下的研究与实践。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2006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