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信息化绩效评价中为什么要以全过程为评价范围?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7日点击数: 作者:ITGov 来源: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摘要:
多数评价活动的驱动力都是传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并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等几个阶段。尽管多数企业认为评价的目的是改善系统开发的过程与已开发的系统,但实际上评价的实质已经成为结束项目而不是项目改进,尤其是实施后评价。目前对项目的评价一旦在信息系统启动后就很少能够引起关注,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执行持续的评价。
尽管生命周期过程的评价思想在以前的研究中有所体现,如Mooney等(1995)提出了基于过程的框架,关注IS所创造的业务价值。Ward(1996)等初步考虑了IS收益被识别、评价、实现的整个过程,关注IS的投资结果,而不是IS项目的评价。但是该方法只是关注了IS开发周期的一部分,没有将收益与其他阶段有效结合起来。Willcocks(1996)认为评价生命周期是防止生产力悖论的一个对策,能够将各种理论、方法、实践结合起来,并给这些理论方法集成化的方向。对企业而言,信息系统是一项效益驱动的投资,因此,规划阶段是否适度、开发质量是否能够保证,系统建成后运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些均对业务绩效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IT绩效评价应该是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性评价,而不只是判断开始如何投资或者只是实施后的评价。
评价不是一次性快照,而是多阶段的活动,贯穿项目开发与运行的整个过程。信息系统绩效包括过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以及成果(有效满足预期使命目标的结果)等方面的成效,包括前期的规划与组织,建设与实施以及交付和运行等环节的实施情况,这样有助于对系统进行改善与控制,从而沿着以绩效为导向的方向前进。即就信息系统而言,绩效评价是一个分析性的过程,通过该过程评价系统如何通过交付IT服务以实现企业赋予它的使命。绩效评价只是在有规划目标和期望结果的环境中才更加重要,因此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所期望的结果来实现绩效的改善。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2006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