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基于行为科学的学科角度进行IT绩效评价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点击数: 作者:孙强、郝晓玲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摘要:
本文节选自《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孙强、郝晓玲
 
2.12基于行为科学的学科角度进行IT绩效评价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基于行为科学的评价体系侧重于研究IT对个人满意度以及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最终对组织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主要通过信息系统表现出的用户满意度、决策质量等信息来衡量。
Keen(1981)引入了价值分析法,关注决策支持系统的无形收益方面。
Ives等(1983)开发了关于用户满意度度量的设施;Baroudi和Orlikowski(1988)等人在Ives的研究基础上又进行了局部改进。
Strassmann(1985)提出了管理收益法(ROM: Return on Management),力图确定IT对组织生产力的影响。尽管这样做具有意义且易于计算和统计,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影响管理生产力的其他相关因素。
Remenyi等(1991)提出了使用差距分析以及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系统有效性的用户满意度衡量。这些方法能够被计算机辅助工具支持。
Carlson和McNurlin(1992)提出了非财务衡量方法,包括:IT资源使用的级别、业务效率、质量管理。同样,Parker(1996)提出了基于输出的价值增值,经济增值、市场增值,作为Parker(1988)最初提出的价值关联、价值累计、价值重构与革新等的补充。Mooney(1995)提出了过程导向的框架,关注IT创造的业务价值。
此外,部分学者将财务学、经济学以及行为科学领域的评价方法进行融合,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比较典型的方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方法,ABC方法是20世纪80-90年代管理会计的最新进展,该方法实现了行为科学与财务的结合。不同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主张以活动量或事务量为基础来分配大多数间接成本,并识别成本驱动因素(cost drivers),因此可以得出正确的成本信息。
ABC的提出最初是着眼于改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但其意义却决不仅仅限于某种方法的变革,它在有关的成本理论上也有所突破与创新。它在企业决策和战略管理中具有极大的价值,不仅可以提供正确的符合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而且为企业进行战略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武器,并且可以支持、配合很多新的战略管理方法,如企业过程再造(BPR)、全面质量管理(TQM)、JIT生产及精简生产(Lean production)等。迈克尔•波特也曾指出,成本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制度,虽然现行的会计制度确实拥有对成本分析有用的数据,但它们常常妨碍战略性成本分析。而ABC分析法可以采用建立在活动的成本行为基础上的更有意义的分摊方法来确定,因而对于企业评价类似IT应用这样的战略性决策,具有明显的优势。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51657848
电子邮件:GOV#ITGov.org.cn(请将#替换为@) 。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2006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