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如何?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点击数: 作者:孙强、郝晓玲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摘要:

本文节选自《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孙强、郝晓玲

 

5.2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如何?

 

信息化项目具有过程性。我们把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一直到项目的计划与控制过程及项目后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作为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

由于每个项目都遵循类似的过程,Forsberg K. MoozH.等提出了将项目管理过程模型化的思想,并开发了项目生命周期模板。项目生命周期能够反映系统的顺序管理方法,是确保系统项目进展和基准批准的主要里程碑。

这里主要借鉴了信息化项目中应用广泛的生命周期模板,该模板既可以用于政府项目中,也可以应用于商业项目中。在该模板中,不是所有事件和特征都适用于所有的组织和项目,定义具体项目周期时,需要考虑需不需要包含某个条目。虽然系统启动方式各不相同,但是系统需求一旦建立,系统项目就遵循相似的项目管理流程。该模板将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为9个阶段:

1.  需求定义阶段

该阶段是指业务发起者识别出新的业务需要或机会,或管理者决定有必要通过实施信息化项目以改善业务过程。该阶段主要目标是识别并定义改善组织操作的机会,识别该需求解决方案的主要前提和限制条件,确定用户中哪些需求应该属于项目范畴内,避免产生华而不实的期望值。

2  概念定义阶段

当业务需求或者机遇被组织项目领导者或者组织的CIO验证后,开始进入概念定义阶段,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需求。评价被选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系统概念,制定整个生命周期的预算成本估计和目标进度表,确定高风险区域。在该阶段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成本分析,用以证实所定义的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即值得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生命周期的活动。

3  规范定义阶段

系统规范定义阶段的目标是:量化所选概念的系统和界面需求,识别潜在风险,在技术可行性不确定方面实施风险降低的措施。

4  资源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组织的项目准备和启动计划,包括系统的采购计划和开发系统的进度计划,确保项目资金的可获取性。另外还要定义资源获取的方法,识别资源获取过程的参与者,识别备选的供应商。

5  资源获取阶段

如果是采用外包模式,则资源获取通常采用公平开放的竞争模式,通过对承包人建议书的综合评价,选择价值最高的投标人。对于资源获取项目,卖方发布建议书邀请函,接受并评价投标人的建议书,同所选投标人签订合同。如果采用内部自行开发模式,则根据需求和设计说明书进行资源的配置与购买。

6  系统开发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根据前几个阶段识别的用户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编码,形成可执行软件。进行子系统集成、系统测试、安全测试和用户接受测试等,证实开发和修改的系统已经满足文档中定义的功能需求。

7  部署阶段

部署阶段的目标是把系统从承包人的地点转移到运行地点,进行系统安装,以支持业务功能,建立全面的运行能力。包括用户通知、用户培训、硬件安装、软件安装,将系统集成到日常工作过程中去。

8  运行维护阶段

该阶段是指系统已经转移到生产运行中,开始履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等职能。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处理由于生产或者市场需求引起的设计变化,同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改善。只要系统能够有效响应组织需求,该阶段就会继续。

9  失效阶段

当系统无法满足组织需求而需要较大规模的修改或者变更时,系统就进入失效阶段。这时需要有序地结束系统,并保留系统关键信息,这样数据可以有效移植到其他系统,根据管理规章条例和策略存档留备将来使用。

根据上述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分析,为了便于对项目评价的研究,可以将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大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  规划与组织过程

项目的规划与组织过程包括需求定义、概念定义、系统规范的定义和资源的准备阶段。任何信息化项目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首先从对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的分析入手,然后组建项目的团队,提出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提交项目建议书,通过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比较,选定几个项目进行评审,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最终选定最优方案,准备安排筹措资金。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掌握企业需求和评估企业建设能力的基础上,评估并选择投资方案,分析项目能为企业带来的潜在效益,形成预期目标体系以指导后期的建设过程。

2  建设与实施过程

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主要涵盖资源获取阶段和系统开发阶段。在项目通过有关批准后,正式展开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获取实现系统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由于项目环境的变化,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具有识别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对风险加以有效的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要监控执行情况,及时调控和总结经验,确保项目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并得以校正,该阶段还需要设置控制点来监督项目运行的情况,包括对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等。

3  运行与支持过程

项目的运行与支持过程主要包括部署阶段、运营维护阶段以及失效阶段,是指从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后系统正式运营以支持业务的过程以及系统老化废除的过程。验收的标准是在项目开始时制定的关于项目目标的共识,或者在项目期间项目双方对目标的修正,验收的标准必须是项目客户方与开发方都达成一致。通常项目的验收标志着项目的结束。但是由于信息化项目具有效益滞后的特点,通常在项目应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显示出效益,而且无形效益大于有形效益、长期效益多于短期效益,而且在运行过程中通常需要追加维护费用,因此,为了评价项目整体经济性的目的,进行项目最终的效益测度,需要对运行与支持过程进行评价。

4  监控过程

监控活动贯穿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进行信息系统项目内部控制的较为有效的方式。由于每个项目过程都可以再具体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规定一系列的任务,并以有形的、可认可的工作成果的完成作为标志,如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模型等。每个项目阶段的结束通常要对该阶段的关键性成果和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回顾,决定该项目阶段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并且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尽可能以较小的代价纠正错误,及时调整项目进程,将偏差和错误“扼杀在摇篮里”,避免日后的返工。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51657848

电子邮件:GOV#ITGov.org.cn(请将#替换为@)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2006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