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G3>> 文化治理>>正文内容
民文应用系统开发,让少数民族进入信息化时代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8日点击数: 作者:王婧姝 来源:爱蜂窝网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技术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实现了信息化处理,民族语言文字软件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技术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实现了信息化处理,民族语言文字软件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藏文,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民族文字

我的汉文不好,浏览汉文网站有一定的困难,但有了我这台支持藏文的计算机后,写论文、发邮件、查资料、看新闻都没有问题。”一位中央民族大学的藏族女孩说道,她打开藏文网页,并用生涩的汉语向笔者解说网页内容。

藏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要让它们得到保护,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西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志说,“人类毕竟要进入信息化社会,如果假设藏族地区没有藏文软件,不能进入信息化社会,那么这个民族如何进步?如果不能够普及电脑,不能够进行信息化交流,那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企业管理等都将跟不上时代,所以必须要有这个现代化的手段。”

1984年,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是DOS(磁盘操作系统)的天下,我国的民族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时,于洪志便主持开发了“藏文信息处理系统”、“藏文输入系统”、“藏文操作系统”等。当时没有技术资料,设备短缺,她毅然投身藏文信息技术研究,并坚持至今。

1993年,我承担起草ISO/IEC10646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中国提案任务。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上争夺十分激烈,除我国外,还有英、美、印度等国家,都提出了藏文编码提案。4年间,国际标准化组织多次召开了关于藏文编码会议,我同国内藏文专家、计算机专家团结合作,为中国代表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充分的证据。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表决通过了以我国提案为主的藏文编码国际标准。”

1997年,我带领西北民族学院20余名年轻计算机教师和藏文教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藏文构件集编码、字型、格萨尔信息系统、藏医自动诊断、藏药检索、藏文历算软件、藏文字频统计、藏文办公自动化、藏文数据统计9个子系统。该项目首次实现藏文信息处理学科群,全面确立了藏文计算机技术在藏族地区的地位。”我国的格萨尔研究、藏文历算、藏医藏药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这批软件设计的问世,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藏文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处理相关学科的能力

由于中文视窗系统内核技术没有公开,但藏文系统必须与汉字、英文同屏显示,要实现藏文在视窗平台上与汉字系统内核级兼容,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于洪志带领课题组用了两年的时间,研究中文Win32位内核。翻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作了无数实验模块、模拟模块,在技术上有了深层次完备的储备。1999年初,在北京中关村,在我国最先进的计算机开发环境下,日以继夜苦战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按照软件工程规范,研制了世界第一个藏文视窗系统、第一个藏文字处理软件,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网站。于洪志教授带领课题组,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文软件技术,做了微软公司没有做成的事。

从今年5月开始,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全区逐步推广使用藏文政府办公系统。同时,一系列新藏文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中央电视台在5月1日的报道中称:目前藏文信息化处理已达到汉文信息化处理同等水平。

民族文字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全面开花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由当时的四机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出版局等部门发起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工程”,被列入了国家科研规划,但真正将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提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日程,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与此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系统的开发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电子工业部等有关部门,集结起各方面的力量,开发研制民族文字应用处理系统。如在“七五”计划期间,由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会同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民族语文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以及民族印刷厂、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担了“少数民族文字处理技术开发”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陆续推出了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以及柯尔克孜、锡伯等少数民族文字的字处理系统,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吉林延边等地的专家学者也在国家的扶持下,开发了多种民族文字处理技术和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与开发、操作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民族文字数据库的研制和应用、少数民族文字其他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等5个层面的项目。

蒙古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工作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领域中起步较早、发展领先,我国计算机信息处理少数民族文字工作首先就是从蒙古文开始的。在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的协助下,“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确立了蒙古语基础方言、标准音,规范了蒙古文学的标点、基本词条,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字编码字符集《GB8045-87信息处理交换用蒙古文七位和八位编码图形字符集》。上世纪80年代,蒙古文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信息处理系统,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8个使用回鹘蒙古文的省区推广应用计算机处理蒙古文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语委是自治区政府主管全区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能部门,目前管理着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6种语言文字。由新疆大学和新疆语委牵头,1988年已制订出国家标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维吾尔文编码图形字符集》。上世纪90年代初,新疆民语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起草和制定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等文种的三项国家标准,成为国内和区内各类民文软件开发共同遵循的标准。研制开发出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英、俄多文种轻印刷排版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区广泛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996年研制开发出计算机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和轻印刷系统,填补了自治区和国内空白。1998年着手研制的“新疆2000”民文多文种文字处理和排版系统软件,于2007年11月投入使用。

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语信息处理工作始于1985年。由延边电子信息中心设计完成了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朝鲜文字编码字符集》的编写任务,并组建了中国朝鲜语信息处理学会,开发研制了朝鲜语信息处理系统,在州内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朝鲜语信息处理国际化目标,该中心积极同朝鲜的计算机中心、韩国国语信息学会、延边朝鲜语研究所联合,完成了三国通用的《国际标准信息技术用语词典(1-25)》编译工作。

相比其他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语言信息化起步较晚。1990年12月,广西民族古籍办公室与广西科学院计算中心共同组成“古壮文课题组”,开始了“古壮文处理系统”的研制。1993年12月25日,“古壮文处理系统”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

时至今日,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应用系统除上述提及的包括编码字符集标准、键盘标准、字模标准、数据库等以外,已开发完成的操作系统项目主要有:

蒙古文——内蒙古计算中心开发了蒙古文、汉文、西文操作系统,内蒙古大学研发了MPS蒙汉混合字处理系统,并实现了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八思巴文等与蒙古文有关的文字的操作系统,能解决蒙古文多文种以及国际音标的输入和输出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关单位正在研发基于国际标准的更为方便、实用、功能强大的字处理系统。

藏文;1986年,由青海师范大学研究开发的TCDOS2.0版藏文系统通过了鉴定。这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藏文系统,该系统经不断改进,现已实现英、汉、藏混合处理。西北民族大学数学系研发了《兰海藏文系统》;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研究室开发了基于DOS平台的SPDOS汉藏文版操作系统和WIN95藏文文字平台;西藏大学在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正在研制基于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的字处理系统。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1997年6月,新疆未来软件制作室开发了新一代多文种操作系统——《未来多文种系统UTDOS6.1》,实现了民族文字、汉、俄、英一体化的多文种混合处理,其功能比较强大;新疆大学推出了维吾尔文之星Windows95操作系统平台。

朝鲜文——北大方正推出了方正朝鲜文书版系统和维思系统;潍坊华光推出了书版朝鲜文系统。

彝文——北大方正与西南民族大学合作开发了彝文系统的书版软件;西南民族大学自行研发了UCDOS汉彝文双语平台和SPDOS汉彝文版汉字操作系统,推出了WIN95彝文文字平台。

壮文——北大方正推出的壮文书版是在英文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实现的

傣文——北大方正开发了傣文电子出版系统。

北大方正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电子出版系统,后端是方正的RIP,字库采用了曲线字技术,采用国际标准的Postscript语言输出,向开放性、标准化又迈进了一步。

锡伯文、满文——新疆民语委主持研发了计算机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和轻印刷系统;内蒙古大学等单位亦有一些满文的系统;辽宁省档案馆和东北大学计算机语言工程研究室共同开发对满文进行二级编码,用以通信和显示与打印。

多文种操作系统——1991年4月由内蒙古电子计算中心课题组完成了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满、汉文操作系统V4.0,这个系统属于“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少数民族文字处理技术开发”的子课题,可以在同一个微机上同时处理民族文字和汉、英等文。这些文字的显示和打印输出符合原各文种书写习惯,能够全屏幕编辑和混合打印、显示、存储,并支持高级语言。

民族文字手机开辟信息化新途径

除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近年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电子通讯中,其中不能不提的是民族文字手机的涌现。2004年1月29日,我国推出第一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机,即维吾尔文手机。这款手机可在汉、英、维吾尔文等三种语言中自由转换,不仅可以使用维吾尔语“语音短信”服务,还具备维吾尔文手机菜单和输入维吾尔文短信功能。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有900多万人使用维吾尔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维吾尔文手机的问世填补了少数民族通信领域的一项空白。

2007年,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又成功推出了蒙古文手机,为蒙古族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填补了少数民族语言通信领域的又一项空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蒙古文手机的开通,将使历史悠久的蒙古族文化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为蒙古族语言文字向科技化、信息化迈进开辟了一条新路,将为内蒙古通讯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让少数民族体验信息化,甘肃还在2007年11月推出了藏文彩信手机报。这是全国第一份藏文彩信手机报,满足了近万名藏族同胞通过手机了解新闻、生活等信息的需求。

民族文字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开发应用,不仅标志着我国民族语文的社会功能在这一领域的扩展,而且为民族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为民族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民族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可以肯定,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语文在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上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发展。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