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 2010年4月12日,世界审计组织IT审计工作组第6届效益审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37个国家的73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同就国际IT审计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家义指出,作为IT审计工作组的成员,中国审计署一直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参与工作组的活动,多次派出代表团参加IT审计工作组会议,并派专家参与IT审计课题研究,组织撰写国家论文,在与国外同行分享中国审计经验的同时,也学习和借鉴了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先进做法,推动了IT审计在中国的发展。
刘家义指出,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发展进步。中国政府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面实施了包括四项政策措施在内的“一揽子计划”,统筹做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审计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集中力量开展卓有成效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保障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项措施的落实,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刘家义说,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正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沟通和联系正在日益加深,信息化环境给古老的审计职业带来崭新的挑战并注入新的活力,IT审计的成果和经验需要传播和分享。从中国近些年的实践看,国民经济主要领域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之后,作为监督部门的审计机关,其工作手段、技术方法、组织方式乃至工作思维都要与之相适应并充满信息化色彩。当前,IT审计还面临着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如何深入发展的问题。本次绩效审计研讨会所讨论的“衡量IT项目有效性和投资成功的效益指标”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中国审计署已经确定,到2012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建立一个适用的、能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衡量指标体系,促进IT项目绩效审计的规范化,正是世界审计组织IT审计工作组能够发挥作用之处。中国审计署愿意借助IT审计工作组这个平台,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交流与合作,在为世界IT审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同时,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
作为世界审计组织IT工作组的主席国,印度副主计审计长阿诺尔·查特吉先生宣布研讨会开幕。中国审计署石爱中副审计长率5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中国审计代表团将宣读2篇论文,并积极参加研讨活动。
随着企业实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硬件故障、应用程序故障、操作系统错误、计算机犯罪以及保密数据泄漏等带来的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从投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化投资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投资效果反而并不明显。IT审计(又称信息系统审计)正是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开发、运营效率,使企业信息化得到健康、全面发展而引入的预防机制。随着企业管理和业务的增加,企业对于内部IT治理的审计将更加科学和严格。如何做好IT审计成为企业及行业关注的焦点。
世界审计组织IT审计工作组起源于1989年6月在柏林召开的第十三届最高审计机关大会(简称INCOSAI)上成立的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审计委员会,后改称IT审计委员会,2007年底改称IT审计工作组(以下简称为工作组)。工作组关注各国最高审计机关IT审计领域的发展。截至2010年1月,工作组共有37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成员。
中国审计署于2002年第一次参加IT审计工作组年会。并在其后积极活跃在国际IT审计舞台,通过发表国家论文、向工作组杂志投稿、参加工作组项目等扩大中国审计署的对外影响。2007-2009年中国审计署参加并领导“系统开发审计指南”项目,形成“系统开发审计指南”,获得大会通过,成为中国人第一次领导的国际IT项目审计指南。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