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造成IT成本的泛滥
一是IT建设的技术性和专门性特点,使得它的解决方案往往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比性,因此,非专业人员是很难对一个IT项目评头论足的。
二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对其真实价值的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人们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去评估他们的价格合理性。更何况一些高端硬件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存在很强的垄断经营色彩。
三是对于IT需求以及效果很难进行量化的测量与评估,而且,有时即使能够测量与评估,其成本与代价也非常大。
四是IT投资产生的效益具有滞后的特征,一般的项目会滞后2年-3年,个别项目滞后的时间可能更长。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人们开始对IT成本采用一种放任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IT成本的泛滥。结果是人们一方面抱怨IT成本的“投资黑洞”现象,另一方面却对IT成本缺乏应有的管理与控制。因此,笔者认为:解决IT绩效问题关键要从树立成本意识、认识IT成本特征、清晰基本理念、完善组织制度和引入并优化评估技术等五个方面入手,系统地加以解决。
成本意识亟待建立
缺乏成本意识还表现在需求解决方面。技术人员,特别是厂家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性,而缺乏经济性。最典型的是“大集中”问题,近年来,保险行业“大集中”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为什么要做“大集中”、用什么方式实现“大集中”和“大集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特别是“大集中”的成本和效益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加以思考和回答。因此,一些公司在推进“大集中”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不奇怪了。要解决IT绩效问题,首先要牢固树立IT成本意识,因为,就大多数情况而言,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成本,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回答:“能不能”之前,先回答“值不值”问题。
公司的IT绩效管理中IT成本是关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IT成本及其特征的认识仍然存在的大量的误区,尤其是在处理IT成本的几个关系方面,因此,直接导致了IT投入的盲目性和低效率问题。首先,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人们往往认为,IT投入就是买机器设备,因此,在硬件投入上通常比较慷慨,而对于软件的投入则显得十分吝啬。殊不知,硬件的投入固然重要,但软件的投入更重要。因为,硬件价值的体现有赖于软件,离开了软件,硬件就只是一堆“废铁”。其次,是直接与间接的关系。在IT项目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只看到IT的直接投入,而忽视了IT的间接投入,其实在公司的IT投入中,直接投入就好比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更大的投入则是在水下面的间接投入。一个项目的失败往往是由于间接投入的不足导致的。同时,一个项目的失败不仅会导致直接投入的损失,还会导致大量间接投入的损失,甚至是商业机会的损失。因此,在IT成本管理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间接投入,合理配置和管理间接投入。
技术成功≠项目成功
清晰基本理念是开展IT绩效工作的前提。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认为,IT绩效受到评估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的限制,是一项难以,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人们很少去涉及这个领域,直接导致了对IT投资和管理的放任,产生了IT的低效率现象。
笔者认为,IT绩效管理固然是一难题,但并不是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回避,或者忽视这项工作。要认识到,IT绩效评估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追求评估的精确性,而在于通过这种评估及其过程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IT成本意识,使我们对IT工作有一个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就技术而言,IT绩效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相对判断,是过程。例如,在IT绩效评估过程中,通过引入投资回报率(ROI)技术,能够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IT项目的投资效益,避免投资盲目和浪费。
通过对IT成本的识别以及衡量,能够更好地比较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经济性,使得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关注收益是IT绩效管理的重点,通过对收益的关注,不仅可以促进对项目完成质量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达到设计的技术指标。另外,关注IT项目的业务价值,不能仅仅关注项目的技术指标,一个技术成功的IT项目未必是一个好项目,只有能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价值,才能称得上是好项目。
制度是最终保障
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实现对IT成本的控制是基础和根本的解决方案。组织解决往往是一种相对彻底的方案。长期以来在大多数公司,IT部门是作为一个综合服务部门,一个费用中心进行管理的,因此,IT部门的人员缺乏敏锐的成本意识,就容易产生低效率的问题。要树立经营IT的理念,就应当将IT部门定位为一个利润中心,通过内部市场化运作,实现相互制衡,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IT投入的盲目性和效率问题。特别应当提倡在企业内部推广“服务水平协议(SLAs)”,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谈判,确定IT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水平和服务成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服务与成本意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包括:规划制度、立项审批制度、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费用分摊制度等。通过规划制度,确保公司IT建设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通过立项审批制度,回答为什么、能不能、值不值等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有效性。通过推行后的评价制度,调查分析公司IT建设和应用的实际情况,追踪IT成本,发现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公司的IT绩效水平。通过费用分摊制度,能够使各个业务单元的成本更加清晰,也能够对IT投入和IT部门形成一种更加直接的刚性制约。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