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问题和IT治理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但在IT媒体内尚没有较为完整介绍相关内容的先例,为此,我们精心准备了本次专题,以飨读者。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企业制度与组织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因上市公司频频“惊曝黑幕”,“公司治理”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从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等粉饰业绩甚至导致企业崩溃的案件,到日本雪印食品公司舞弊案件,以及我国出现的蓝田股份和银广夏的利润神话破灭事件,公司治理正在成为企业议事日程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在企业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中,IT与公司治理应具有何种关系?IT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这些问题被广为关注。
何为公司治理?
早在两个多世纪以前,亚当·斯密就已经论及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追求不一致的问题,这其实就是公司治理的本质问题。
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管理和运营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既要遵从《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准则、工商和和税务规定,又要执行公司的章程、规则、程序和制度。其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解决好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其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维护股东的利益,实现公司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是由于缺乏制衡与问责机制,公司的股东(包括国有股东和一般股东)缺乏对公司经营的监督与控制力。
加强对公司的监督与控制,既需要宏观上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健全法制、完善市场规则、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层面上也需要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公司的合法守规管理、完善约束与激励机制、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建立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而且,也需要从技术手段上解决上述问题中各个层面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公司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或不完全性,容易导致公司治理的失效甚至失败。因此,有效的解决公司重要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通过有效的传递、鉴别和处理,协调高管层、董事会、股东和公司其他相关利益者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具体问题,并通过获得信息的监督者与决策者的沟通与决定实施有效的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手段。
公司治理的IT需求
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营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二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激励不相容”状况。而且代理人(经营者)拥有关于其自身知识、才能、掌握的机遇和努力程度等的私人信息,这都很难为委托人(所有者)所观察和监督,而理性的代理人(经营者)又具有偷懒和机会主义动机,因而在委托人(所有者)与代理人(经营者)相比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必然有代理成本或激励问题的产生。为了解决现代公司中广泛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就必须在公司治理的制度中,重视委托与代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公司重要信息有效的传递、鉴别和处理,使代理成本最小化,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成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息交换是否充分,是否对称,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是否公平、是否有效。为了保证信息公平、公开,人们设立了一系列监督机制。公司内部的审计和控制体系、主要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公司聘请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都是一层层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进行审核、检验的必要措施;通过获得必要的信息,股东会通过董事会对关系到公司重大利益或风险的信息进行监督与控制尤为重要;证交所需要对中介机构申报的上市公司资料的进行审核与过程监督,证监会要求获得必要信息加以检验和分析,才能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督,采取措施保证资本市场的公平;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机构通过获得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才能保证国有股东的权益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必须解决公司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性和处理与传递效率的问题,而IT技术在实现透明度原则和体现监控力度上正成为日益有效的工具。
IT应用推动公司治理
虽然在公司治理中对当代信息技术有上述方面的需求,还需要研究信息技术能否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起系统性的平台和能够集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组合模块、套件和软件。在这方面,需要信息技术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以及本国法律法规的结合。
公司治理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以公司治理的法规和原则为标准,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真实、准确的公开信息为基础,建立起能够对公司治理有关信息进行人机对话,及时检验、处理、传递,既能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又能实施有效监督与控制的信息系统。当然,这个系统不可能是万能的,也不能超越企业制度、经营机制和人为决策的决定作用,但可成为完善公司治理和改进公司治理的有效辅助工具。
系统的发展方向可分为以下方面:
1.研制符合合法守规程序的软件系统
除了法律和道德约束以外,通过软件系统执行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有利于治理虚假会计信息和做假帐,并通过信息系统的记录,检验各个层次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信用。通过记录股东、董事会、高管层和公司经营合法守规管理的必要信息,可以评价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公司经营的信用程度。
2.实现对各个层次的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作为现代证券市场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及交易过程中,有关主体公开的资料或信息要符合内容上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时间上的及时性、空间上的易得性、形式上的适应性。
信息披露不仅是投资决策科学的前提条件,还是防止证券欺诈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是进行证券监管的重要手段。需要向所有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披露信息,向证监会和证交所披露信息,建立动态化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系统。
除了必须披露的财务信息以外,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我国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非财务信息还有: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层陈述、招股说明书中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及其结论性意见、上市公司所发布的单独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3.建立便于股东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董事会对公司经营实施控制的信息系统
上市公司引入电子投票制度、电子投票基础设施、电子投票系统;通过网上信息发布与投资者交流;董事会及时查阅公司的全面信息,以便对公司战略做出决策;这些均有利于提高监督和决策的效率,降低相关成本。
4.建立公司内部控制系统
公司治理信息系统中,应包括强制性的记录内部控制的信息和管理层实施内部控制的操作系统。
5.健全公司业绩评估体系
公司的业绩变化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者的管理决策等,公司管理层要将这些可能造成影响业绩的财务资料和重大事项及时、平等、准确地传递给股东,并说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董事会要与经理层签订业绩合同,并通过对实现的业绩和经济增加值进行评估。
对于公司内部,可以作为按照公司薪酬体系对经营者进行激励或处罚的依据;对于公司外部,可以用合理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由证券监督机构利用上市公司业绩评估指标体系、国有股权管理机构根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6.建立公司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系统
公司应该建立风险评估的结构和测量标准,评估那些被识别风险的潜在影响与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有效地应对识别风险的监测程序。
董事会应该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和监控程序,包括监测和重新评估风险,以对其目标、业务、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对重大失败或不足及时报告,有效调整控制,确保采取补救行动。
目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公司治理”也是当前颇受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关注的课题。同时国家强调,我国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把信息化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因此,IT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将是IT发展的新机遇。公司治理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我国大型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市场价值。
资料
实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世界各国对此一直进行着不断的努力。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架构》(COSO报告),强调建立一系列的管理体制,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
1997年金融危机以及2002年美国多家公司暴露的金融丑闻,进一步推动了新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求对公司治理给予更多的监察。其中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就是2002年6月美国通过的一项加强会计监督、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防止内幕交易的议案。
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随后采取了新的政策。国际会计准则(IAS)便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目前包括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均表示,要在2005年之前启用IAS。
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颁布也是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具体体现。该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从年报到半年报到季报,在频率上加强了公司信息披露。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有两个热点,一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理顺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实现两者间的信息对称;一是上市公司对于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