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是具有全局性引领作用的国家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发展的全局性目标;对于城镇化,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说过:“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我国的城镇化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市场化与国际化正是我国当前发展的具有全局性的标志。信息化提升至国家发展的全局地位,“五化并举”,充分说明党中央对信息化在国家发展中战略作用的深刻洞析和英明决策。信息化成为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的重大课题。
尽管我国一贯重视信息化,大力提倡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等等,但在过去的概念中信息化从未上升到对国家发展具有全局意义的层面。信息化总是处在手段与工具层面,主要是为改进各项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由于其相对较高的成本,自国家推动信息化以来,先搞工业化还是信息化一直成为争论的话题。近几年来,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甚至使质疑之声在经济学界达到比较尖锐的程度。不可否认,我国信息化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成本、低效益,绩效不明显始终是我们面对的窘境和难题。但是,这些问题却并非由信息化本身造成。国际信息化的大潮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恰恰证明,用信息化引领国家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分。
信息化的实质是什么?2000年,在人类迎来新千年之际,在日本冲绳召开的G8峰会上,发达国家元首签署了“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宣布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这份被称为“冲绳IT宪章”的重要文件开宗明义:“信息技术是推进21世纪发展的最强大力量,将为所有的人提供重要的机会。信息社会是通过充分利用知识和设想实现人类的希望的社会。” 仅举一例,印度的全面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信息化的引领下,印度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但创造了可与我国相媲美的高经济增长率,而且在产业结构和效益上好于我国,发达的软件产业全面提升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卫星技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我国,甚至象载人航天这样的高技术也变得指日可待,令世人刮目相看。印度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走以往工业化的老路,处处以信息化创新发展之路。
再看我国的实践,尽管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进步,但我们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生态等严峻挑战。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不仅证明了我们的成功,还充分证明了走传统工业化老路是行不通的;走传统城镇化老路也是行不通的;我们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发展观。何喟传统发展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无视、忽视,或仅仅将信息化视为手段和工具的发展观。我国信息化成效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此。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信息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具有普遍的引领作用。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推动创新与变革上,并由此获得具有革命性的显著绩效。现代工业化是与信息化融合的产物。按照传统工业化模式形成的生产能力,即使在原有环节上使用了信息技术,仍不过是落后的生产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只能处于淘汰之列。只有与信息化融合的工业化才可能具有先进生产力的时代特征。在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上,我们也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以创新推动发展。
2、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之道
信息化不可能自动发挥引领和创新作用,决定的因素是人,是人们的观念和人才队伍。如果仅仅在手段和工具层面看待信息化,仅在原有业务流程中使用信息技术,那么使用得再多也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信息化的根本作用在于可以实现人们的创新设想。国际国内成功的信息化项目无不充分体现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大胆断言,不从创新出发,不具备创新设想,模仿原有流程的信息化是缺乏生命力的、甚至是不必要的。这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不过相当于物理反应,混合而已,没有创新产生。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相当于化学反应,它将产生两者相结合的新事物——创新成果。
何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之道?
首先,需要思想上和理念上的革命。充分认识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推动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变革。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信息技术与设备,而是创新思想和人才队伍。信息化的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要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的战略目标。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战略目标,而不是仅仅作为某个环节的简单工具。因而信息化是面向整个企业发展的,它必须全面支持企业为适应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所需要的变化,支持企业流程重组和再造。信息化将不再是企业的成本中心而是效益中心。
第三,要将信息化纳入企业的治理架构。对企业信息化作出制度化安排才能为“两化融合”提供组织保障。我们欣喜地看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要求到2010年中央企业信息化要基本实现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这是我国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大体制创新和战略举措。
第四,要培养人才大军。缺乏人才一直是我国信息化的软肋。为“两化融合”培养人才,特别是既懂工业化又懂信息化的高级复合型领军人才是我国发展所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
陈拂晓著于2007年12月26日。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