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中国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引入IT治理理念至今整整十个年头中,IT治理在中国经历了从了解,逐渐被理解再到切实落地的整个过程中,就像在破蚕成蝶的过成中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一样,IT治理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避免水土不服,就需要有适合中国国情不一样的理念和标准。
从2002年中国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引入IT治理理念至今整整十个年头中,IT治理在中国经历了从了解,逐渐被理解再到切实落地的整个过程中,就像在破蚕成蝶的过成中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一样,IT治理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避免水土不服,就需要有适合中国国情不一样的理念和标准。
十年前,IT治理的概念刚进入中国时,鼎沸一时,火爆程度不亚于今天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但当时对IT治理的热切关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严苛的定义方式,严肃的表达方法,让本来就晦涩难懂的概念有添加了一层薄雾。
如今很多企业对IT治理的关心,远不止停留在理解其设计并实施信息化过程中使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的概念层面,而已经深入到了该如何 真正落地的阶段。
如今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IT的价值,有目共睹。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问题的本身已不是制定或执行哪项决策,而是决策该有谁来进行决策,例如信息化建设领导者错位本位主义严重,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不足,风险管理缺位,重硬件的购买轻软件和咨询服务,信息化建设中找不到重心等,都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毕竟,决策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转,信息系统是否能有效的运营而不是某项信息技术,而是人。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稳定发展,需要有制度,规则,标准及合理的组织结构,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在公司的管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今天,IT治理就像“宪法”一样支撑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但无论是业务与信息化战略融合机制,权责分配机制,IT能力发展机制,绩效管理机制,风险管控机制或是决定资源如何配置的机制,我们经就该如何实施?仅仅依靠全球盛行的IT治理四大标准就能完全胜任于中国企业内需吗?
IT治理,包括决策,执行,监控三大方面。由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比较成熟,尤其在决策,执行阶段,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流程系统,所以国际上通用的四大IT治理标准(COBIT.ITIL.PRINCE2.ISO2700I)大多集中在规范“监控”环节,而我国在“决策”与“执行”的治理阶段也需要更多关注目光。由于制度的不同,国情的不同,中国的企业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流程进行规范,说以,要想更好的实施IT治理,就需要寻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IT治理架构和实施的路线。
从2002年到今天的十年间,IT治理在中国从懵懂无知的襁褓婴孩,到现在有着自己独立思想和个性的少年,要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需要所有实践者的精心耕耘。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