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 电子政务>>正文内容
电子政务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点击数: 作者:陈拂晓 来源: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我国新一轮意义重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拉开了帏幕。无论是胡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还是温总理在本届人大的报告都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做为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电子政务必然将置身其中,理所当然地应当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发挥重要作用。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已经部署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从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无论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强大支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的胜利召开,承前继后,开启我国改革开放更加伟大、艰巨的历史进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我国今年的各项改革任务,特别是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的精辟论述,对全国当前的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挑战,电子政务必须适应并支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不争的现实。
我国新一轮意义重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拉开了帏幕。无论是胡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还是温总理在本届人大的报告都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做为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电子政务必然将置身其中,理所当然地应当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发挥重要作用。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有何关系?尽管我国针对服务型政府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有明确的论述,但是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仍然在发展之中。国际上针对服务型政府的共性认识是,强调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机构重组,通过变革实现管理环节和层次的精简以结构性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不断增强政务公开透明,公众广泛参与,实现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满意为主要目标的政府职能模式等。需要指出,服务型政府是在国际上电子政府(e-Government)建设大潮出现之后才成为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热点和实践重心的。由于电子政府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ICT)跨地域、跨时空的信息管理优势,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政府与公众得以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实现互动,工作透明度空前提高,形成了公众广泛参与下的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早在2001年7月,在希腊雅典召开的国际第25届行政管理科学大会上,电子政府建设正在使Government迈向Governance,即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从传统的、刚性的管制型政府迈向公众广泛参与的、治理型的电子政府的现象即引起全球行政管理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广泛注意,并成为大会的焦点论题。随着电子政府建设的发展,整合政府资源,推动政府管理结构改革,形成跨部门的联动业务,使公众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均可获得政府提供的任何网上服务,形成了无时不在和无处不在的政府职能模式逐渐成为现实。从国际上电子政府的建设实践看,澳大利亚等国提出建设“一体化的政府”,即在业务优化和重组的基础上为公众服务;英国在其电子政府战略中提出建设“变革的政府”,推进流程、机构、人员方面的改革,使政府更具变革性,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加拿大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府服务功能的整合与深化,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成立了新的政府机构:“加拿大服务部”,其下设有“公众满意度办公室”等,不断丰富着新世纪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电子政务不是在原有政府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上使用信息技术,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改革和创新,电子政务的核心社会价值正在于支撑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与公众互动,在公众广泛参与下,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动力不断推动政府改革,为公众服务成为国际上电子政府的一大特征。从信息化的意义上讲,服务型政府的时代特征是信息化条件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职能模式,即是国际上所说的电子政府。对我国而言,推进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我们遇到的新挑战是,既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则电子政务必须能够支撑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信息化平台。

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对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做出重要批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2006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文件明确指出“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今天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低廉的价格和高性能已经使信息化具有了“泛在”性(ubiguitous),即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和无所不能。众多国家正在实施所谓“u—战略”,如日本的“u—Japan计划”和韩国的“ u—Korea计划”。信息技术的泛在性已经使包括家庭在内的信息化都可以低成本实施。如果我们解放思想,摒弃当前大量存在的、过度浪费的、不切实际的、落后的信息化理念,我们的电子政务就可能大大扩展应用范围并大大降低建设成本,为实现上述改革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如果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从国家的全局出发,克服地方、部门利益,转变部门自建、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锐意改革和创新,我们就能在跨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高法、高检等大系统和跨地方、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在统一网络平台、跨部门协同应用、资源共享等老大难建设中闯出新路,有力地支撑政府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助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我国电子政务跨越式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务公开、公众有效监督的最广泛、最便利的渠道。辽宁省西丰市公安局进北京抓记者的行政乱作为行为就是在遭到广大网民同声谴责的情况下被终结的,当事的县委领导受到政纪处分。如果我们进一步转变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观,真正树立服务社会公众的强烈意识,将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公众满意度为核心作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关键尺度,使公众在更大范围与政府互动,在更深的层次有效地监督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从理想变为现实。公众的广泛监督与参与,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将扼制官员腐败。公众的广泛监督与参与,将推动和激励跨大系统、跨部门、资源共享型的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共建、共管的参与度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贡献度;电子政务系统最终用户使用度,即公务员和公众有多少人真正使用这些应用系统和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将构成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的指标要素。参与度和使用度不足,政府的服务便不可能做到高效低成本,便不可能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我们可以看到,电子政务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

陈拂晓著于2008年3月12日。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