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正文内容
深化电子政务,构建服务型政府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2日点击数: 作者:陈拂晓 来源:ITGov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2007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其主要特征是: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服务宗旨、目标确立,正确建设模式凸显;标志性工程和推广示范项目成效显著;必将对我国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1、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年初伊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部署重点推进工作,进一步强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建设原则,具体指导全年的建设工作。二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会同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全国电子政务检查工作,落实有关政策部署,调查汇总情况问题,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科学决策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这项重要工作有力地扼制了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非理性倾向。三是国家审计署将电子政务工程纳入国家行政审计范畴,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工程的投资管理,推动了全国各地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和建立。四是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上,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分为九个部分,制定了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全过程、全环节的管理规定及标准化文档格式,首次明确电子政务工程必须有项目责任人,主管领导对项目建设负总责,工程出了问题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等重要规定。五是国资委会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要求到2010年中央企业信息化要基本实现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上述管理体制方面的进展表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迈入科学化、规范化、整体化、制度化建设的新阶段。国有大型企业首次将国际上通行的首席信息官制度纳入管理体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高级复合型人才CIO的使用和培养,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将对我国电子政务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在电子政务中实行CIO制度的大环境正在走向成熟。

 

2服务宗旨、目标确立,正确建设模式凸显

2007年,在多年实践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指引下,电子政务应当惠及全民的服务宗旨更加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为电子政务发展明确了方向。一年来,全国各地政府的电子政务应用正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例如,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将2007年定义为服务年。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理念驱动了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为目标的政府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加强包括硬件在内的资源整合共享正在成为主要的建设指导思想。多部门协同、跨部门共建的“一站式”公共服务项目,突破重重阻力,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展现出集中化、集约化建设所具有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和巨大的公共服务效能,发展势头强劲,认可度越来越广泛深入。这种正确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可大大降底建设难度,加快建设进程,提高服务绩效,节约行政成本。

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宗旨的新发展,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第一需求。

 

3标志性工程和推广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2007年,对国家电子政务全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取得进展;大量试点示范工程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和普遍推广价值。为我国电子政务下一步建康发展铺平道路。

一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志性的基础设施工程­——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于200710月正式建成开通。这标志着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将能够为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业务应用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资源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推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大系统的业务网络建设与互联互通,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网络的建成立即推动了基于其上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的进程,到年底,横向接入国家政务外网的中央部门将达到30多个。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整体IP规划方案即将发布。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的建成开通将改变以往网络分散、条块分隔的状况,在网络整合上发挥巨大作用,实现统一网络环境、统一运维管理、统一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并为信息安全和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提供构建和部署环境。

二是管理创新特征鲜明的推广、示范工程成效显著,为电子政务健康发展导航引路。仅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成功在全国推广。这项电子政务工程的突出特征是从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入手,创建了统一的、跨部门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并将城市管理的指挥与监督分离,实现双轴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作为技术支撑,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特别是利用“数字城市”技术,通过地理网格将各类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统一整合、精确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信息共享、应用一体化的双轴化新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开创了城市管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精细化、全天候、低成本的新局面。在建设部的推动下,自20057月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项成果即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和市区得到快速推广,并在推广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例如,深圳市在推广应用中,创造性地将2.5万根路灯杆编号当“座标”,用于市民投诉和报案的准确定位。成果推广绩效显著,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满意,充分展现了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所具有的普适价值。更可贵的是,这种基于统一网络应用平台和地理网格上的、跨部门的、无缝集成了城市管理业务全流程的双轴化新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证明能够适应未来政府机构改革时的不确定性——即这种电子政务应用架构能够适应政府机构的动态变化,亦能够通过流程再造,优化政府管理结构——因而能够有效地支持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东城区推出“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信息系统”。 这项电子政务工程同样是从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入手,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了改革。提出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中分离出来并相对独立、网格化管理、统一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创建新的监督评价体系等八项改革方案,建立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网络化管理、扁平化结构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创新连锁式、扁平化管理模式,使每个市民十至十五分钟内即可到达的设施齐全、干净整洁、连内部装修都完全统一的、有16项服务标准的社区卫生站,有效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创新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的工作模式,数百名全科医生全部使用“全科电脑”,安装统一的医疗服务和监管软件,采取出诊和接诊方式,在有效的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监督评价体系的激励下,变群众完全的被动求医为接诊和主动上门提供保健服务,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在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大量市民的医疗电子病历,一举走在全国前列;采取收支两条线、直接政府采购、统一由配送中心为各个卫生站配送药品和医疗器材,大大降低了市民看病的费用,开始有效地破解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信息系统”通过无线联网和定位信息,可实时管理每位全科医生的出诊情况和服务情况并可实现时实对话;等等,所有这些改革和创新无不成为该电子政务工程的亮点,再次得到了东城区公众的普遍拥护,获得很高的建设绩效。适应并支持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公众满意度为绩效评价核心。北京市东城区的电子政务实践完美体现了电子政务推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

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越来越突出,成为跨大系统、集约化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电子政务建设的典范。该市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管理,始终坚持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的体制,实行跨大系统集约化建设。近七年来,以总投入仅数千万元,全面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统一基础网络平台、应用支撑软件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安全认证中心、政务数据中心、运行管理中心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全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机关使用,为全市市民服务。由于采取集中统一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难度,大大增强了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大大加速了整体性、跨部门应用服务和功能扩展提升的进程,大大降低了建设与管理的行政成本,充分体现了集约化建设的规模效益,避免了由大系统和政府各部门分头建设的弊端。他们最重要的实践经验是,电子政务是面向政府整体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必须采取跨大系统、跨部门统筹建设的模式。各系统、各部门各自为政单独建设将使电子政务面临巨大的风险,即投资上的资金黑洞,管理上的信息孤岛,体制上的部门割据。这一精辟见解已为我国电子政务实践充分证明。青岛市为我国电子政务下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设管理经验。

由发改委和国家保密局支持的中联部涉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功。这项电子政务工程强调采用国产化的软硬件技术,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一体化为部门和地区的所有业务服务,并在信息安全保密上完全符合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工程实现了两个独立的、拥有绝大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版本,可跨平台运行,可灵活快速定制应用和个性化服务,解决了所有涉及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得到国家信息安全保密主管部门的认可,功能强大,其独具特色的空间地理信息应用为国内首创,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可显著降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本。该工程充分证明,国产软硬件产品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电子政务应用需求。为了确保信息安全保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建设绩效,拉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工程应当优先采用国产软硬件产品。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北京市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工程是今年又一个成功的具有普适性推广意义的重要项目。该工程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面向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政府管理等全要素信息资源进行空间位置定位与展现。到今年年末,已经由政府各部门共建共享约800个地理图层。工程提供的信息服务、交换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等共五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工程大大推动了北京市电子政务的进程,在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工程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地理空间信息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提高绩效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建设;尽管这项建设要求高、难度大、时间长,但在今天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已经具备了普遍推广应用的条件;资金已不是主要问题,领导的先进理念、战略眼光、科学决策和人才培养与创新精神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4、对2008年电子政务发展的简要展望

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七”大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了战略和路径。她提出的我国面临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国家发展大环境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有好型社会,实现永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问题;农村现代化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问题;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等诸多问题,都直接对我国信息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已经成为今后开展电子政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焦点并势必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电子政务正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展望2008年,我国电子政务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向更加健康、务实的方向发展。

从管理体制上讲,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推动建设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从全局建设上讲,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取得进展,开始发挥整体性的支撑作用。

从服务与应用上讲,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应用将大幅度增加。面向政府社会管理的资源生态环境等统筹规划和科学决策等深层次应用将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部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共享将得到更大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将开始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社情民意反馈和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并推动政府由单纯的管制型政府迈向与公众互动的治理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从建设模式上讲,出于公众对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型政府的强烈需求,公众满意度将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并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跨部门、跨地方,集中管理和集约化建设模式将得到全面发展。推动面向政府服务流程并支持流程再造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电子政务将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搭建业务支撑平台。

总之,电子政务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永续发展服务。电子政务必须为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这是新历史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使命。

 

陈拂晓著于20071218日。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