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服务级别协议管理,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规定了IT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该服务的用户的责任。典型的服务级别协议包括下列内容:
参与各方对所提供服务及协议有效期限的规定;
服务提供期间的时间规定,包括测试、维护和升级;
对用户数量、地点以及/或提供的相应硬件的服务的规定;
对故障报告流程的说明,包括故障升级到更高水平支持的条件。应包括对故障报告期望的应答时间的规定;
对变更请求流程的说明。可能包括完成例行的变更请求的期望时间;
对服务级别目标的规定;
与服务相关的收费规定;
用户责任的规定(用户培训、确保正确的桌面配置、没有不必要的软件、没有妨碍变更管理流程等);
对解决与服务相关的不同意见的流程说明;
修订服务级别协议的程序。
服务级别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和相关的成本预算,制定恰当的服务级别目标,并将其以服务级别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在服务级别协议中确定的服务级别目标,既是IT服务部门监控和评价实际服务品质的标准,也是协调IT服务部门和客户之间有关争议的基本依据。
改进服务提供流程。有效实现服务管理,需要详细考察现有IT服务提供流程,改进企业满足服务级别协议目标的能力。上层的IT服务必须了解并反映对下层的IT系统和部件的依赖,然后将之融入日常的服务管理流程,确保服务经理在发生问题或变化时得到通知。所有这些变化同样需要扩展到外部服务供应商。企业内所有流程需要进行循环不断的改进。连续的流程改进,不断地密切服务提供及服务质量/成本目标的联系。连续改进的关键是建立新的文化,鼓励所有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做出有关成本、性能、可用性以及其他关键度量的准确报告,从而让企业看到每一变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是否已确实带来改进。
为保证网络线路的运行质量,提高线路的可用率,与中国电信公司签订了《中国电信服务水平协议书》,通过有效的机制来保证线路的通讯质量,把故障降到最低点,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由于ATM机的大量使用,安装环境各有不同,而且ATM是一种自助设备,要求提供7*24小时服务,正常开机运行显得格外重要,与安腾公司签订了《ATM服务质量协议》,提高了ATM的正常使用率。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