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安林来说,从准CIO———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到CIO,也绝不仅是个人身份的提升。“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决策层决定要设CIO这个角色,表明了高管层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刘安林说。
这不是一个职位,而是CIO机制的建立,其核心目标是在企业形成有效的信息化治理结构。刘安林强调:“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是围绕着如何支持公司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支持公司经营价值链的有效开展进行的。信息技术在保险公司发展、转型中起到的是支撑、引擎作用。”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人寿IT投入规模已达40亿元,近年来每年投入在5亿元左右。从投资的角度看,相应的技术风险和运营风险也在增加,这种风险和责任已不是一个业务部门经理所能承担的。而从另一方面看,保险业的业务、服务模式改变、转型,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也不可能实现。在记者多次采访中,作为中国人寿主管后援运营的万峰都在强调IT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他认为,所谓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关键在后援支持系统;这就像部队打仗,后勤支持到哪儿,仗才能打到哪儿。现在都在提“三A”服务的实现,如果没有实现“业务大集中”,发生异地理赔,顾客的保单资料都不能查询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而这种通过IT实现保险企业整体业务、服务、产品创新,统筹企业信息战略规划的重任,也非公司高管莫属。因此CIO对今天的保险企业,尤其是作为中国寿险龙头企业的中国人寿来说,确实已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四五年前的中国,人们见到的CIO首先是在全球著名的IT企业。为了推动中国CIO制度的建立,IT行业每次都举办CIO论坛。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率先设立了CIO制度,后来才在企业推展开来。CIO直接参与高层决策管理,全面负责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在整个金融业相对比较落后”,刘安林任中国人寿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多年,前两年,每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总感到有些底气不足。这也由于国内保险业发展起步晚、处于初级阶段,IT应用在很多保险企业更多的是一种运营工具。但即使是信息化建设走在前面的银行和证券业,真正设立CIO制度的也不过寥寥几家,因此CIO走到中国人寿的前台,确实让人们感受到其高管层经营理念的转变。
“在保险业,平安保险后援平台的先进不仅在行业拔头筹,甚至银行业IT老总也要竖拇指。这也是为什么平安保险在金融集团混业经营走得比较快的重要原因。”保监会有关人士在谈到保险行业IT建设时对记者说。
如何在更宽更远的企业战略层面,确立中国人寿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刘安林说:“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将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实施IT专业化经营,IT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以构建适应性IT主机架构支持公司资源整合;同时通过构建规范化的IT治理模式、绿色IT生态系统,形成强有力的IT支撑能力,支持中国人寿实现‘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发展目标。”
对中国人寿的刘安林来说,从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到CIO———首席信息官,绝不仅是个人身份的提升,而是标志着中国人寿正在形成有效的信息化治理结构。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