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特制定《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现就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党和国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首都已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低碳化、国际化、集聚化发展,有利于引领工业社会的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发展,对于我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首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世界城市和率先进入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当前,北京服务经济和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但与世界城市的产业体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两化融合的带动和渗透作用还未充分显现,扶持政策与发展环境相对滞后。以两化融合作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的要求日益紧迫。
二、发展思路、原则及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焦国家战略和北京市重点产业,以两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促进作用,激发企业内在需求,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着力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推进原则
协同推进、营造环境:加强全市两化融合工作统筹,统一制订规划和实施计划,对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对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核心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
企业主体、分类引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社会各界的力量,激发企业内在需求,利用两化融合促进一批应用基础好的企业、引导一批需求迫切的企业、带动一批基础薄弱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重点突破、行业带动:聚焦重点产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重点突破,总结典型经验,行业推广。
3.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推动建立世界城市和信息社会下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信息化与城市重点产业全面融合,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现代制造业高端化不断强化,服务业水平稳步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北京成为全国两化融合程度最好、带动最强的城市之一。
到2012年,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企业积极主动开展两化融合的工作格局。重点行业两化融合程度和带动效益明显提高,在现代制造、金融、物流、商贸、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利用两化融合实现快速发展、竞争力明显提升的企业及一批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实现转型发展的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意识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交易日益活跃。
三、主要任务
1.推动工业“调结构、上水平”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中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结合国家和我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组织实施系列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促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都市工业、生物医药、基础产业、航空航天等行业骨干企业,结合技术改造提升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加工智能化、市场营销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向敏捷制造、网络化制造、精细化管理发展。
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质量、品牌、标准、服务为重点,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增强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提升生产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质量和安全控制建设进程。
大力支持低碳化发展。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高效使用清洁能源技术。鼓励企业在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工业废物处理、垃圾再利用、能源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促进重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监测平台。
促进总部企业跨越发展。支持总部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对标典型,充分发挥信息资源集中管控优势,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开展以支撑业务重组、机制创新为主线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调配市场资源、总部集中控制和产业链协作水平。促进企业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发展。促进企业深度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整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延伸,引导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2.推动首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打造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全面推动信息化与金融、物流、科技、商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机构以信息技术完善后台服务支持体系,拓展网上业务和各类金融创新服务。推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提升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领域,提高咨询、法律等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网络化服务水平。
带动传统服务行业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房地产企业互联网营销能力,提升商贸行业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推动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营销方式的转变,促进在线预订、在线支付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销、乡村旅游等方面应用,促进农业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重点行业两化融合需求,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优化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服务网络,加大投入开发国产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多媒体家庭应用平台,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增值服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推进三维仿真、宽带网络、设计协同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支持行业创新发展。
3.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和渗透作用,推动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深度应用,聚焦新能源汽车、数字医学诊疗设备、新能源产业基地、“移动硅谷”、数字电视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推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协调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发展。推进物联网研发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应用示范。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支持超级云计算中心及三网融合重点项目落地。打造电子商务服务之都。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聚集一批面向全球市场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和模式创新,形成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效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4.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推动两化融合技术创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信息化促进和提升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的能力。在基础技术、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争取更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北京落地和产业化,促进自主创新技术在企业两化融合中的先行先试。鼓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的采购力度,并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协调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开发区、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骨干服务企业建立一批面向制造业、物流、旅游、商贸等领域的区域型、行业型、综合型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一批信息化支撑环境最优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结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首都创新资源密集优势,促进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支持企业建设各类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中心作用,进一步拓宽技术向产业转化的途径。
四、推进计划
1.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
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两化融合评估指标和等级体系,组织第三方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都市工业、基础产业、生物医药、物流、商贸、旅游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促进竞争力提升的评测,针对企业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咨询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引导企业对标典型、理清需求、明确路径和对接服务者,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逐年提升。
2.骨干企业双百双十促进计划,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都市工业、基础产业、生物医药、物流、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支持百家骨干企业围绕产品创新、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管理及追溯等方面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升级改造;支持百家骨干企业围绕与经营管理、工业设计、金融服务、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整合所开展的信息化项目,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转型发展效益,推动十家控股集团公司开展支撑业务重组、资源整合、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链整合与转型发展;推动十家总部型企业开展网络制造、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在全国及时配置资源和总体管控能力。
3.公共平台和中小企业推广应用计划:重点支持8-10家中小企业行业型及区域型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制造、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行业中小企业及镇村企业开展网站宣传、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等各种应用,促进中小企业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4.企业两化融合培训计划:鼓励和引导骨干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立两化融合人才培训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一批两化融合人才实训基地,以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和行业典型案例为主要培训内容,开展骨干企业管理人员两化融合培训,实施企业两化融合人才培养工程。
5.工业软件提升促进计划支持软件企业形成一批面向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大型信息系统的世界一流综合解决方案,结合行业共性需求,引导企业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软件、设计软件、控制软件、过程管理软件等应用产品。推进国产化软件应用替代示范工程。
6.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在新能源汽车、信息网络、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感知北京”工程,以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物流管理、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应用为先导开展物联网重点项目示范。推进“祥云工程”,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和新型云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快速成长计划。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将两化融合纳入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立北京市两化融合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重大事项协调,制订及监督落实两化融合年度计划。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全市资金统筹,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向两化融合倾斜。各部门和区县应加大支持力度,将推进两化融合与科、工、贸等政府专项资金对接,探索资金补贴、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
3.发挥政策合力,研究落实两化融合促进政策。集成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软件等现有政策向两化融合倾斜。研究出台基于企业两化融合绩效的奖励办法,对成效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政策。鼓励重点企业将内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机构剥离组建专业化软件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软件企业政策。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两化融合咨询、建设、运维、标准等专业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和服务联盟,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共同推进的新格局。发布《企业两化融合典型应用方案与服务推荐目录》,促进服务与需求对接。
5.推进支撑环境建设。落实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推动宽带网络、呼叫中心、IDC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面向企业的数据备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6.加大两化融合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组织作用,总结和推广重点产业两化融合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开展行业、区域两化融合交流活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的良好氛围。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