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政民关系源远流长。在农业社会阶段,二者呈对峙和紧张关系,在工业社会阶段,二者关系呈缓和与化解态势,而当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治理理念及操作技术的转变使政民关系的信任、互动、和谐走向现实成为可能。信息化时代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塑,成为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在政民关系重塑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成都市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栏目建设为视点
人类社会政民关系源远流长。在农业社会阶段,二者呈对峙和紧张关系,在工业社会阶段,二者关系呈缓和与化解态势,而当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治理理念及操作技术的转变使政民关系的信任、互动、和谐走向现实成为可能。信息化时代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塑,成为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历史逻辑
1、单边维度的政府与公民统御关系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时期,君主及其官僚机构组成的“政府”是统治关系主体,平民百姓组成的“社会”是统治关系客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君主与百姓之间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百姓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政民关系实质是统治主体与统治客体之间由上而下的垂直统御的关系。
2、效率导向的政府与公民管理关系
进入工业社会,管理行政逐渐取代了统治行政。管理型政府的行政行为以管理的科学化、效率化为原则,以官僚制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形成基于行政政府的管理主义。然而,在管理行政时期,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仍然是单向维度的。实质上,管理型政府是“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政府,是以自身为中心,以官僚制组织结构为特征,奉行集权主义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这种行政机制下,权力自下而上地集中,上层发布命令,下级执行。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的定位,仍然只能在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调整与嬗变,从本质上仍然无法摆脱主客体关系单向维度的思维困境。
3、公民导向的政府与公民宪政关系
宪政主义的出现,改变了管理主义的主流理论地位。宪政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新公共服务,为反思管理主客体单向度的政府与公民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其对政府和公民角色的重塑,为探索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关系提供了反思和走出的路径。新公共服务理论,一方面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非掌舵、服务的对象是公民而非顾客,体现了政府不应作为公共部门的代言人,而应代表公民,扮演“主权者”的代理人这一新角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重视人而非效率,强调公正、社会平等及回应性。在它看来,公民成为价值上的行政关系主体而政府为客体。又因为政府是实践上行政关系的主体而公民是客体,二者交织,新公共服务理论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由单向维度到双向互动成为可能。
二、信息化时代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嬗变
信息化时代,新公共服务理论使得以权力为中心的政府价值观转变为“以公众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则为这种转变和政府公民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1、新兴技术理性带来的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度发展,人类社会已经由一个传统等级社会逐步转变成一个网络社会,政民关系的路径突破转向诉求于新兴的技术理性。网络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深化了我们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认识。网络的民主参与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政府与公民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
2、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政民关系
信息化背景下的政府与公民关系,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也引入了一些现代企业概念,由“客户关系管理”引申为“用户关系管理”与“公民关系管理”,由“以客户为中心”引申为“以公民为中心”,由“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引申为“以公民需求为导向”等等,这些具体的操作理念的出现,推动与促进了良性政民关系的产生。
①公民诉求表达的多渠道
网络民主参与,为公民提供了民主参与的新渠道,弥补了现实政府与公民关系中公民民主参与渠道狭窄的不足,提高了公民政治表达的自由程度,开创了信息多元化和言论自由的新局面。网络民主参与这种便捷的参政工具,使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行使作为一个公民的政治权利。
政府了解调控舆论的多平台
网络也可以为政府调控舆论提供平台。网络民主参与的出现对舆论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对文字、图像、视频的实时传播与传播手段的多样性提高了政治传播的实效性和公众对政治舆论的关注。同时网络也为民意表达提供了平台,这使得网络上聚集了强大真实的民意,这克服并改变了传统时代虚假民意或者民意不足的舆情监控结果,为政府了解民意和政策制定民主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公民关系
网络参政的便捷与低成本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网络参政平等性互动性强化了公民的民主意识,网络参政所提供的便利的利益表达方式,使得网络参政主体对民主参与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参政心理。这些都大大地推进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公民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地参与政治决策。政府管理得到优化,从而形成良性稳固的政治秩序。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