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 信息安全管理>>正文内容
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类型和风险
发布时间:2004年11月02日点击数: 作者:杨波 来源:外国经济与管理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一、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为了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用全部或部分外包信息技术的策略,以便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好的技术,以使自身能够更集中精力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国外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已有十余年的时间,而我国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研究的文献十分零散有限,本文拟对信息技术外包思想产生和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类型和风险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希望对信息技术外包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二、             信息技术外包的产生和现状

 

自从计算机在50年前进入商业应用领域,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外包就一直存在,但是直到最近15年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才盛行起来。外包赋予了组织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所必需的灵活性,同时它也使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将精力集中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上。外包商通常在规模经济、经验以及在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单个组织的信息技术部门所难以媲及的。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曾预言:“在10-15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作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的形式。”[1]哈佛商业评论将外包称作为过去75年来产生的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之一。

自从柯达公司于1989年将其信息技术的主要业务外包以来,信息技术外包产业得到蓬勃发展[2]。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外包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美国《财富》杂志1998年7月20日的一期报道披露,全世界年收入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邓百氏公司的《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表明,全球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1998年业务外包的开支上升了27%,比1997年的23%的升幅又有提高;1998年全世界业务外包的总开支增加至2350亿美元[3]。其中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外包的支出占企业所有业务外包开支的比重最大,据意大利的一项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外包占所有业务外包服务开支的大约28%,几乎每一家实行业务外包的公司都将其信息技术的某些职能外包出去了[4]。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2002年六月发表的《全球外包市场2002》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2001年企业14.8%的日常运营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正在以每年19.6%的速度增长;信息技术外包占到了整个外包市场的10%;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外包市场的2/3是由大公司消费的;2001年全球的外包市场为378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增长到51000亿美元。[5]

现在外包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正如著名的外包专家米切尔F·卡伯特所言:“外包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时尚,实际上,外包对于下一代的经理人员将像计算机对于我们的孩子一样自然。”[6]

目前全球外包业务活动的60%集中在北美。外包在美国已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欧洲与亚洲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Gartner Group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虽然目前中国的IT项目经理经验还很缺乏,基础的通讯网络设施还很有限,IT业雇员在文化的兼容性、英语口语和书写方面还有所不足,但中国的IT外包业务将在2007年到2010年间进入世界三强[7]。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信息技术的外包,信息技术外包正在中国升温。2003年2月25日,国内著名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系统巨头金蝶软件公司的总裁徐少春出一个三年发展规划,称金蝶将全力专注于产品研发,而将销售、服务和咨询等业务逐步外包给合作伙伴,金蝶高级副总裁金卓君强调,公司将在三年内把30%的服务外包出去。[8]另外国内很多的大型银行(例如深发展、招商银行)、大型企业以及一些政府机构也正在考虑将其信息技术职能外包出去。在提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方面,中国的信息技术外包提供商已经初具规模,北京的首创网络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IT外包服务模式,中国的中创软件公司也已经为海外客户提供承接外包软件的服务。但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外包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公司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经验还很少,国内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             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概念和理论

 

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9]。信息技术的整体外包伴随着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整体交由信息技术服务商管理。常见的信息技术外包涉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数据中心的运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等。

信息技术的外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要求一定的管理技能及审慎的态度,而这在企业其它职能领域的外包中可能并不需要。首先,信息系统外包交易的规模要比公司其他业务辅助职能的外包要大的多。其次,由于信息系统中应用-—技术-—管理三位一体的混合模式所造成的复杂性,就更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即外包什么,外包给谁,以及如何管理外包关系。最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外包合同金额巨大,选择合适的外包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精心管理外包关系以确保外包需求的满足和良好的成本效率十分必要。[9]

学术界人士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外包理论,并为他们的理论寻求实践的支持。这些理论分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框架,一种是由Cheon、Grover和Teng在他们1995年发表在《信息技术期刊》上的《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视角》[10]一文中提出的,另一种是由马丁×汉克斯和雷×哈克尼在其发表在《第32届夏威夷系统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中的《信息技术外包: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概念化实施》一文中提出的[11]

Cheon、Grover和Teng提出了分析信息技术外包的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 ),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dependency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和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马丁×汉克斯和雷×哈克尼则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伙伴关系理论的分析框架。

Cheon、Grover、Teng应用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依存理论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外包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解释。

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认为一个公司在其所处行业中要赢得竞争优势和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就得具备卓越的产品或较低的成本,而这些优势的取得又取决于资源的卓越性以及公司配置它们的方式。而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与组织自有的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而通过外包可以来填补这些资源缺口。如果通过外包充实并扩展了公司现有的资源基础,那么外包的应用就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现有信息技术的资源和能力不能满足公司竞争战略的需要时,外包就是一个可供开发利用的选择。公式如下:

Outsourcing=f(gaps in IS capabilities)

Gaps=f(resource attributes, resource allocaton)

注:outsourcing:外包   gaps in IS capabilities:信息能力缺口

     resource attributes:资源属性  resource allocaton:资源配置

 

资源依存(resource-dependency)理论认为一个公司与其周边环境中的其他公司及组织密切相关,这一公司的成功和生存要依赖于周边别的一些公司和组织向其提供必需的资源。但对其他组织的依赖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组织间建立一种相互的依存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外包就是这样一种通过建立依存关系以获取使用所需资源的方法。公式如下:

Outsourcing=f(dimensions of outsources, strategy)

Dimensions of outsources =f(task environment)

注:dimensions of outsources:外包维度  strategy:战略

    task environment:任务环境

Cheon、Grover、Teng还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信息技术外包进行了解释。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认为组织可以通过外包寻求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外包商通常由于其规模经济而具备较低的成本。但节约的生产成本或多或少的在与外包商进行的合同谈判、外包关系的管理以及确保外包商对合同的严格执行上所产生的费用所抵消。所以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外包交易成本、外包管理成本、外包商供应成本之和小于自己生产成本外包才会发生。公式如下:

Outsourcing=f(transaction costs)

Transaction costs=(asset specificity, uncertainty, infrequency)

注:transaction costs:交易成本    asset specificity:资产专属性

 uncertainty:不确定性          infrequency:非经常性

   

代理理论研究的是如何建立基于行为或基于结果的有效的合同来管理主体与代理之间的关系。而选择基于行为的合同(层级式管理或内包)还是基于结果的合同(市场型管理或外包)取决于代理的成本,这些代理成本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差异而造成的。代理成本是委托人的监控成本、代理人的约束成本以及委托人的追加损失之和。公式如下:

Outsourcing=(agency costs)

Agency costs=(uncertainty,risk aversion,programmability,measurability, length)

注:agency costs:代理成本  uncertainty:不确定性  risk aversion:风险厌恶性

    programmability:程序性 measurability:可测性 length:代理关系的长度

资源基础理论关注的是内部的资源和能力而资源依赖理论关注的是外部的环境。这两个理论的目标都是通过从外部获取与组织生存休戚相关的稀缺和有价值资源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但是这两个理论的缺陷在于它们都没有对组织与外包商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它们的假设条件是专业化的组织可以通过规模效益提供更有效的产品和服务,这两个理论更多的用来解释外包的管理和合同的特性。它们更多是从成本效率的角度考虑外包的问题而忽视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结构和战略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尤其是它们忽略了正在进行的一些优先合作关系对外包决策的影响,没有对组织间重复进行的交易情况进行考虑。

马丁×汉克斯和雷×哈克尼提出了核心竞争力、交易成本、代理和伙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他们认为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可能成为组织外包的动力,组织应该将非核心竞争力的职能外包出去,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关注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上;利用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外包商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可能会被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所抵消;利用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了解客户和外包商之间的分歧,通过有效的合同条款规范双方的关系;伙伴关系理论的框架建议无论是在合同的初始阶段还是进程中,都可以通过伙伴关系的安排使合作双方超越分歧并达成共同目标。[12]

马丁×汉克斯和雷×哈克尼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伙伴关系理论的分析框架是对Cheon、Grover和Teng的外包理论分析框架的有益补充。但是对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对外包的解释现在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已经有一些组织例如一些银行已经将一些其视为核心竞争力的职能外包出去了。伙伴关系理论主要可以用来对一些持续时间较长、涉及金额较大并且双方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外包关系进行解释。但是伙伴关系理论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信息技术外包的一些特定情况,并不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一种通用理论。

 

四、             信息技术外包的类型

 

信息技术外包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现在主要有四种划分方法:

 

1、按照信息技术外包的程度可以将信息技术外包划分为整体外包和选择性外包。

整体外包系指将IT职能的80%或更多外包给外包商,选择性外包是指几个有选择的信息技术职能的外包,外包数量少于整体的80%。[13]

整体外包因为牵涉的范围很广,风险是很高的,由于整体性外包合同往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通常超过5,而且整体性外包的用户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分析外包交易并与外包商洽谈合同,另外整体性外包可能会导致信息技术灵活性的大幅度削弱,所以任何组织选择整体性外包时都必须三思而行。

 

2、根据客户与外包商建立的外包关系可以将信息技术外包划分为:市场关系型外包、中间关系型外包和伙伴关系型外包。

罗伯特·克莱普尔和温德尔·琼斯在其《信息系统、技术和服务的外包》[14]一书中将外包合同关系视为一个连续的光谱其中一端是市场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组织可以在众多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外包商中自由选择,合同期相对较短,而且合同期满后,能够在成本很低或不用成本、很少不便或没有不便的情况下,换用另一个外包商完成今后的同类任务。另一端是长期的伙伴关系协议,在这种关系下,你的组织与同一个外包商反复订立合同,并且建立了长期的互利关系。而占据连续光谱中间范围的关系必须保持或维持合理的协作性,直至主要任务的完成,罗伯特·克莱普尔和温德尔·琼斯将这些关系称为“中间”关系。由于这是一个连续光谱,有些关系靠近市场关系,有些关系则靠近伙伴关系,而在两端之间就是中间关系。

这两位学者以上各种关系的适用性作了分析,他们认为:与外包商建立的关系类型取决于资产专属性、不确定性和续签合同的问题。资产专属性是指构成外包交易一部分的资产,这些资产是与特定外包商的外包协议所特有的,如果交易破裂,资产的生产能力就会削弱。

如果任务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环境变化搅乱需求的机率很小,而且没有什么真正的资产专属性,这样就可以订立一份规定了所有偶发事件的合同,此时,市场关系是适当的。

如果外包任务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完成,环境的变化可能改变需求,以及存在某些资产专属性,但是任务完成后,维持与外包商的关系没有任何特殊优势,中间关系型外包就是适当的选择。

如果完成任务持续的时间较长,相关需求会随着不可预见的环境变化而变化;资产专属性很高,以及与外包商续签合同能够最好地满足需要,这时就应当考虑伙伴关系型外包。在伙伴关系中,赢得另一方回报的信任和互利行为可以获得延续。管理成本和风险很高,因而伙伴关系带来的收益必须足以抵消这些成本和风险。例如,用户和外包商共同投资成立公司而建立的长期关系等。

 

3、根据战略意图可以把信息技术外包划分为信息系统改进(IS Improvement)、业务提升(Business Impact)和商业开发(Commercial Exploitation)三种类型[15]

信息系统改进型外包是指组织通过外包提高其核心的IS资源的绩效,从而达到其改进IS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通常包括节约成本、改进服务质量以及获取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等。信息系统改进型外包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1、提高资源的生产能力;2、实现技术和技能的升级;3、引进新的IT资源和技能;4、实现IT资源和技能的转换。

业务提升型外包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外包使IT资源的配置最有效的提升业务绩效的核心层面。实现这个目标要求组织对其业务以及IT与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要具有实施新的系统和应对业务变革的能力。这种形式的外包要求在引进的新技术和能力时重点考虑业务因素而不是技术因素。这种形式外包的有效实施要求双方共同努力开发组织所需补充的技术和能力,而不是对外包商的单纯依赖。业务提升型外包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1、更好的整合IT资源;2、开发基于IT的新的业务能力;3、实施基于IT的业务变革;4、实施基于IT的业务流程。

商业开发型外包是指通过外包为组织产生新的收入和利润或抵消组织的成本从而提高组织IT的投资收益。商业开发型外包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1、出售现有的IT资产;2、开发新的IT产品和服务;3、创建新的市场流程和渠道;4、建立基于IT的新业务。

 

4、按照价值中心的方法可以将信息技术外包划分为成本中心型、服务中心型、投资中心型和利润中心型外包[16]

成本中心型外包是指通过IT外包在强调运行的效率的同时使风险最小化。服务中心型外包是指通过外包在使风险最小化的同时建立基于IT的业务能力以支持组织的现行战略。投资中心型外包是指通过IT外包使组织对创建新的基于IT的业务能力建立长期的目标并给予长期的关注。利润中心型外包是指通过IT外包向外部市场提供IT服务并获得不断增长的收入并为成为世界级的IT组织获得宝贵的经验。

 

五、             信息技术外包的风险

 

外包面临众多风险,因而外包的预期收益可能难以实现。所以必须对外包的风险进行分析,假如这些风险大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或无法加以管理,则应避免进行外包。如风险不太大或能够加以管理,则应考虑外包。[17]

Michale J. Earl、Slie P. Willcocks和David F. Feeny在96年发表在《斯隆管理评论》上的《THE RISKS OF OUTSOURCING IT》一文中将外包风险划分为十一种:弱势管理的可能性、员工的经验欠缺、商业的不确定性、过期的技术、固有的不确定性、潜在的成本、组织失去学习能力、丧失变革能力、产生持续性“三角”关系的危险、技术的不可分割性和外包焦点的模糊性等[18]

厄尔(Earl)对外包的基本批评意见是:如果将外包作为控制信息技术成本的手段,将导致信息服务的供应方不会仔细考虑成本的限制对服务需求方所产生的影响。当外包商接管数据中心、管理网络、运行桌面帮助系统时,成本能够有所削减。但是,管理者却失去了组织从数据中心、网络以及桌面帮助系统所能获得的利益并不再关注组织对信息服务的需求。结果可能会导致组织通过信息服务而获得的实效大打折扣,甚至危害竞争优势。

克拉克、兹马德和麦克格雷对外包风险进行了总结[19]

他们认为,首先外包可能不会降低信息技术的成本。导致费用更高的原因通常是那些不可预测和未予说明的变更。其次,风险还来自特定外包商公司的本性及其行为。在外包中你的组织依赖于外包商,但却无法控制自己职员行为的方式对外包商的行为进行控制。第三,由于外包你切断了你的组织学习所处商业领域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的途径。第四点,由于外包你将失去一些灵活性。失去的第一种灵活性是短期灵活性或你的组织重组资源的能力及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的应变能力。失去的第二种灵活性是“适应能力”即在短期到中期的时间范围内所需的灵活性。失去的第三种类型的灵活性是进化性,其本质是中期到长期的灵活性。

罗伯特·克莱普尔和温德尔·琼斯在《信息系统、技术和服务的外包》一书中对防范风险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归结为:控制外包决策,选择合适的外包商,通过完善的合同限制外包商的投机行为以及管理外包关系。

 

六、             结论

 

由于信息技术外包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还十分缺乏,虽然国外有关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及市场状况迥然不同,各个企业之间的情况也存在着种种差异,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还必须与中国的现实和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必须对适合中国企业和现实的信息技术外包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信息社会是学习、想象和创新的社会,中国已经加入了WTO,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更加务实的发展以及电子政务的积极推进,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的外包有着广阔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Drucker, P.F.  Wall Street Journal. 1994, March 29

[2] 江兵,夏晖,刘洪:《企业信息技术外包的策略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第2

[3] 黄吉乔,张冬:《论新经济时代的业务外包》,《物流技术》,2002年第1期(总第112期)

[4] 同上。

[5] Michael F. CorbettGlobal Outsourcing Market 2002www.CorbettAssociates.com

[6] 罗伯特×克莱珀,温德尔×O×琼斯著,杨波等译:《信息技术、系统与服务的外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月,P243

[7] Gartner看好中国IT外包市场》,《电子商务》,2002年8月

[8] 董长虹,财经时报,20030322

[9]杨海蔚 董安邦《企业信息技术外包浅析》,《情报科学》,第20卷第720027

[9]罗伯特×克莱珀,温德尔×O×琼斯著,杨波等译:《信息技术、系统与服务的外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月,前言

[10] MYUN J CHEON,VARUN GROVER and JAMES TC TENG.(1995)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outsourc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10,212

[11] Martin Hancox, Ray Hackney.(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Conceptualizing Practice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Proceeding of the 3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1999

[12] Martin Hancox, Ray Hackney.(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Conceptualizing Practice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Proceeding of the 3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1999.

[13] Lacity, Mary C., Willcocks, Leslie P.1996THE VALUE OF SELECTIVE IT SOURCING.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0019848X, Spring96, Vol. 37, Issue 3

[14]罗伯特×克莱珀,温德尔×O×琼斯著,杨波等译:《信息技术、系统与服务的外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月,P75-76

[15] Anthorny DiRomualdo and Vijay Gurbaxani.(1998) STRATEGY INTENT FOR IT OUTSOUECING.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98, Vol. 39, Issue 4

[16] N.Venkatraman. 1997BEYOND OUTSOURCINGMANAGEMENT IT RESOURCES AS A VALUE CENTERV.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97,Vol.38

[17]罗伯特×克莱珀,温德尔×O×琼斯著,杨波等译:《信息技术、系统与服务的外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月,P45

[18] Michael J. Earl slie P. Willcocks and David F. Feeny.(1996) THE RISKS OF OUTSOURCING 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96, Vol. 37 Issue 3

[19] Clark, Thomas d., Zmud, Robert W., and McCray. Gordon E. “The outsourcing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transforming the nature of business i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0(1995) 221-237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