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信息为目标。促进信息化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最终促进信息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IT治理是管理的基础是指公司治理在信息时代的重要发展,利用孙主任的话讲IT治理就是指设计并实现信息化过程中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制度安排:制度的安排包括:业务与信息化战略融合的机制,权责对等责任担当框架和问责机制,绩效管理机制,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以及覆盖信息化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IT的商业价值。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想我国信息化建设十多年来的进程,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的观点是:有效的IT治理是唯一使组织从IT上获得价值的途径。而IT治理的意义就在于描述组织是否采用有效的机制,使得IT的应用能够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技术与过程的风险,确保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IT治理关注战略整合、价值交付、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绩效度量、这五个方面。这些理论和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加快被广泛接受,许多早期的工程只剩下一推摆设,管理层看不到在IT上的投资回报,这又导致信息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形成恶性循环。总结经验和教训,应该认识到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不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问题、 CIO们关注IT治理绝非偶然。IT治理是一个由各种关系和流程构成的体制,可以指导和控制企业通过合理利用IT技术,平衡IT技术与流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企业的目标。回归业务本身,让IT真正满足业务需求。过去人们主要关心IT技术,随着IT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逐步认识到业务才是根本。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强:认为IT治理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 以下好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IT技术与业务的有效结合,帮助企业在IT现状和业务需求之间达成一致。 其次,保证IT项目可控和可见。比如,公司有200名开发人员,良好的IT治理机制有助于我们了解每个开发人员的进度如何,他们都在做什么,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如何等等。
孙强先生:认为这是人们考虑IT治理的原因。过去人们主要关心IT技术,随着IT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逐步认识到业务才是根本。 虽然我国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加强,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以电子政务为例,管理体制明显存在不够完善、不够健全的问题,电子政务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上,电子政务IT治理可以看作是为鼓励IT在政府信息化应用中的期望行为,电子政务真正的含义是讲电子政务就是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政府部门的绩效,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政务公开,廉政建设:加强政务公开程度,提高政府透明度;通过信息化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更好,更便捷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电子政务建设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民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电子政务的开放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电子政务建设是引领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移到网上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相互促进,迫切要求发展电子政务,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绩效发展。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应充分全面地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对实现质量和效率提高的作用,这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推进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
要解决电子政务的发展的速度,关键问题一是要解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框架及其必须的组成部分。要形成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构建的绩效评估体系中评估主体、评估流程、评估模型和评估结果运用等都非常重要。具体而言,评估主体必须具备相应权力,能够影响被评单位行为向评估主体期望的方向调整,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评估结果的透明披露,靠“问责”的制度化来实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要解决由于各类政府机构的差异性而导致的电子政务绩效差异性问题。要分析影响电子政务绩效的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各政府机构其环境和基础条件的差异,在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时,不仅可以进行横向比较,还能针对不同政府机构的业务特点,保持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三是要解决对电子政务绩效的综合评估问题。评估要覆盖电子政务全生命周期,而不仅是事后评估、系统评估或投入产出评估等。同时,还要综合评估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工作。四是要解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发挥正面的导向性问题。要将评估与监管结合,注重过程的动态监控与闭环管理,才能发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具体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孙强先生说:IT治理和生命周期管理都是一些较新的管理方法,具体到电子政务领域,治理是管理的基础,电子政务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就是要向管理要效益,这样,IT治理这样的基础性工作,是肯定会在电子政务领域大展身手的。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