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愈: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
(二)突出重点,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1.组织实施重点领域样板工程。支持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效能水平国际对标,组织实施提升计划,率先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数字化企业。
针对离散型制造业深度融合当前最为突出、对提升企业管理最为关键的生产管理信息化问题,在若干行业各选若干家企业,建立以生产与管理系统集成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和体系。
以流程制造业为重点,在重点原材料行业支持一批企业围绕提高节能减排实现发展绿色和安全生产水平,整体规划信息化应用,将信息化支撑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启动开展产业链样板工程,重点支持3个方向:一是主制造商内部供应链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化;二是提升主制造商与核心供应商、重要客户之间供应链系统的集成能力,第三方物流对行业中小供应商物流系统的整合能力;三是强化本土供应链管理软件开发和行业关键物流标准体系的支撑服务水平。
优先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行业启动实施制造企业服务新业态培育工程,组织攻关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关键支撑信息技术;支持样板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一批面向服务型制造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商。
将两化深度融合指标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和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推进数字化基地和园区建设,提高两化融合先进企业比例。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和树立若干基地成为示范基地。
2.突出重点,加强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支持研发设计平台完善研发设计工具,丰富工业设计素材,提升虚拟仿真水平,增强产品测试能力建设。二是支持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提升MES、DCS、PLC系统咨询、诊断、实施、维护水平,增强工业产品快速成型、在线检测能力。三是支持集咨询诊断、灵活定制、在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提升服务平台发展。四是支持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完善上下游企业全程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五是支持公益性的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中心建设。
3.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中提出的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基础上,细化、明确技术攻关的重点和方向,以企业为依托,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4、发挥第三方评估机制作用,引导和推动深度融合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继续不断完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处理好评估规范的适应用、动态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二是建立《评估规范》实施组织体系,两年内实现对主要产业领域的全面评估覆盖。三是建立体现两化深度融合本质要求、具有区域间可比性的综合指标体系,为衡量各地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落雪)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