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营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环境。要鼓励企业转变创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之路,走国际化创新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副部长的讲话(摘要)
《协力同心,锲而不舍,持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工作方向。
(一)认真学习领会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增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实施好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提高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责任感、紧迫感。
二是要全面客观判断发展现状,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正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受制于人、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大的事实。
三是要抓住关键,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要把握全局,既要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领域,也要提升核心基础产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发展。当前,在传感、移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正在产生具有全球特征的大产业、新业态,要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产业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要继续提升彩电、计算机、移动通信、芯片、软件、系统集成及互联网等产业,实现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五是要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加强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产品推广应用。
(二)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稳增长、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
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发展,是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就是要下大力气保增长、调结构。
一是要千方百计保增长。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2.6%,比2011年和2010年分别低0.2和1.4个百分点。从国内看,宏观经济仍可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低通货膨胀压力、促进内需拉动的任务很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小企业融资困难,难度继续增大。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实现“稳增长”目标任务艰巨,我们要早着手、早部署、早应对。
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自2011年9月份后月度出口增速已连续低于10%,增速不断放缓。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在“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快增长”,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稳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齐心协力转方式、调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长期性任务,是国家、地方、企业共同的任务,要协力同心、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直到实现目标。转方式、调结构,要在三个方面着力:首先是以创新为抓手,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次是调整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整体效率;第三是调整市场结构,要进一步稳定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的比重。
(三)把握产业发展态势,抓住产业发展机遇
这几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我们要认真分析,抓住机遇,在错位发展、弯道超车上下功夫。
1、ICT融合发展更加深入,电子信息产业渗透进一步加强,需求将保持持续旺盛
电子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融合渗透深化。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制定国家战略,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应对危机、实现发展转型的主要抓手,这预示着尽管当前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增速趋缓,但从长期看,信息技术和产业的需求仍将保持持续旺盛的趋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2、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既有面向服务的垂直整合,也有基于技术的垂直整合。
3、国际竞争格局和核心技术发展路径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美国依然保持着信息技术和产业明显领先地位,跨国大公司主导行业发展的基本竞争格局没有改变。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占据了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没有改变。
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技术演进方向明确,途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无论是出来技术、传输技术、存储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显示技术还是原材料、元器件,近年内难于产生革命性的突破。在主要的领域,将继续向高性能、高分辨率、低能耗、高可靠性、小型化、嵌入式、节能、集成、泛在等方向发展。
4、新技术和集成应用导致新业态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垄断与细分市场多样化并存
感知技术和传输技术、处理技术、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将使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云计算模式下的互联网逐步变成像水、电、气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
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
(一)落实“十二五”规划,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
1、落实“十二五”规划,首先要明确主题主线
“十二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题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以创新能力和创造高附加价值为代表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主线是要实现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高端需求到全面支撑国家信息化建设(满足信息安全需求的转变,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受制于人被动局面。围绕这样的主题主线,要着力提升以下四个能力。
一是不断提升建设和运行维护安全可靠党政军信息系统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力争在3到5年内,形成关键软硬件配套能力,初步实现建设安全可靠重要信息系统的全面技术支撑能力。
二是不断提升满足建设信息化部队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信息化部队是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根据部队的需要,抓紧研发和产业化,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不断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的技术支撑能力。一方面,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提升支撑社会管理进步、改善民生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支撑服务能力。
四是不断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首先要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2、认真把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十二五”时期,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题主线,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由大变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有实质性提高,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转型升级,重点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重点在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安全度; 要注重稳定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要特别重视开拓国内市场,将内需拉动作为增长的主要来源。
坚持把创新引领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不断积累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坚持把应用驱动为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形成应用、技术、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向服务延伸,促进资源优化重组;推动军民技术互通互用,加快军民融合发展。
3、努力完成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是速度和规模指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2.4%左右,到2015年超过14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Z1.5%以上,2015年突破4万亿元。
二是结构调整指标。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60%。
三是大企业培育目标。制造业形成5到8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努力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的大企业,软件业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到5个千亿级企业。
四是产业集聚发展目标。到2015年,形成10个以上软件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到3个软件业务收入超过5千亿元的产业集聚区。
五是创新发展目标。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到2015年,电子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业务收入的10%。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关键元器件、重要电子材料及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业务支撑工具和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具各主要应用领域安全可靠解决方案的提供和实施能力。
(二)创新工作思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科学发展
1、加强战略谋划,形成共识、统筹全局
一是紧扣主题主线做好战略谋划。
二是统筹全局形成全力。中央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发挥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电子司和软件司作为行业“司令部”,要发挥龙头作用,牵头建立健全协同工作体系,以安全可靠国产关键软硬件推广应用、“核高基”重大专项、电子发展基金、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梳理出若干项工作流程,形成全国行业管理的“一盘棋”。在政策制定、标准制定、“核高基”、电子基金项目支持等过程中,要把实际效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倾听产业界和用户的声音。做好产业统计和评估工作。特别是围绕“珍珠”变“项链”的要求。要围绕“十二五”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原则重点,遵循形成共识的工作思路,结合地方特点,加大工作力度,实现或提前实现本地的发展目标。
2、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营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环境。要鼓励企业转变创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之路,走国际化创新之路。
二是围绕主流软硬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链。
三是把提升质量、创造品牌作为行业发展长期重要任务,在创新和品牌服务两端发力,加快提升价值链。我们要集中全国、全行业的力量,逐个领域分析,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打造一批高质量服务品牌,实现价值链质的提升。
3、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已经发布,要推动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并积极落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加强行业发展基础工作。加强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工作,继续以企业为主体制定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相关组织、相关协会、研究单位的作用,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注重发挥中介组织在市场调研、人才培训、行业运行分析、政策研究、诚信建设、资质认证、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标准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加快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
展望未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齐心协力、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发展困难,早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