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大集中前
业务和管理数据主要分布在省域中心,并且系统版本不统一,具有地方特色。因此科技部门同时承担运行维护、系统开发、计算机安全、设备管理等任务。在这个时期。由于维护和业务开发的需要,科技部门骨干人员往往可以突破一些管理权限,接触到业务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源代码,直接参与甚至主持个别系统的开发,科技部门的管理者对全辖的技术细节也比较了解。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科技部门可以很快对本行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做出回复,并且在条件情况下迅速立项实施,做到快速响应业务需要。几年下来,科技部门骨干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尤其在科技与业务的有机结合方面尤为如此。这时科技部门,维护与开发并重,各类人员齐全,维护本行范围的业务系统较好,从基层或业务部门提出业务需求到技术部门响应的环节少,响应本地需求较快。但是,本地开发或个性的系统适应性差,不易甚至不能在异地行使用,造成同一业务应用在同一银行的重复开发。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越来越庞大,本地化特征也越来越强,造成许多自主开发的业务或增加的功能只能在本地办理,这对于跨地域的业务是十分不利的。由于系统的版本的不统一,上级行在推广新功能或新版本时困难极大,往往要由当地进行本地化改造,形成每下发一次新程序就要改造一次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银行整体业务发展和规范化管理,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大集中后信息科技部门的主要责任
加强生产运行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各级数据中心安全稳定运行;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产品营销机制,加快研发,推广和整合新兴服务渠道;走向前台积极参与市场拓展,加大渗透和产品营销力度,以客户为中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以信息系统建设带动经营管理现代化。
数据大集中后无数据行科技工作的主要特点:数据大集中后,下级行运行中心成了无数据中心,在同一中心范围内,所有运行和管理系统版本统一,无数据行一般不再承担系统开发和功能改善职能,转而以维护系统运行为第一要务。这时,科技部门以运行维护人员为主,而且技术人员往往是被动接受上级行下发的程序,并按要求进行推广,技术人员一般不能接触到程序源代码,只是将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加工整理后报上级行;对于地方特色的业务,则依赖于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以及上级行有关部门对业务需求响应能力。随着骨干技术人员抽调或流失,维护、推广工作比重加大,无数据行的开发水平呈下降趋势。
3.数据在集中后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主要职责
数据大集中后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职责要相应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数据集中后,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包括几个方面。
确保计算机业务和管理系统和稳定运行。数据集中为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介是高效益也伴随着高风险,数据中心出现总是将造成全部或局部瘫痪,给银行乃至社会带来严重后果。确保正常运行是科技部门的首要的、也是基本的职责,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第一要务。
防范计算机金融风险,贯彻招待各种规章制度,督促、指导和检查全辖的计算机安全工作。计算机系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总是而且是涉及银行各个部门、事关全局的问题。计算机安全是科技部门永恒的主题,应从内部管理、技术手段和落实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要结合本行实际,细化操作流程,强化岗位职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流程和具体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运行风险。科技部门应组织直辖市好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落实计算机安全管理责任制。
完善各级中心建设,提供高效服务、监督、考核和提高运行质量。运行中心是维护业务和管理系统的基础平台,也是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主战场,根据数据集中后的变化,围绕为业务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服务这个根本点,修改、完善无数据运行中心规章制度,高速修改各级中心的岗位职责;根据大集中系统运行的要求,制订出定性和定量运行考核指标,以全行的业务和管理进行质量监督和考核,努力提高运行质量。
保证网络的畅通。一般说来,数据说来,数据大集中前的网络结构和质量是不能满足集中后的需要的,因此要根据本行实际情况和大集中的技术安全要求,按照资源优化原则对本行网络进行规划并逐步改造。
根据业务和管理的需求,提请上级行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为新业务和信息管理提供优质服务。整合产品和新兴服务渠道。数据大集中为加快产品创新提供了基础,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无数据行在新产品培训方面任务更重。科技部门要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每项新产品的技术实现原理、功能及维护方法等认真了解和掌握,以提高维护的技术支持力度。
配合业务部门对科技产品和需求进行调研,参与电子产品的营销。无数据行虽然没有开发业务,介根据业务发展及时向上级行提出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科技人员要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主动开展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调研,形成高质量的需求报告供上级行决策参考。
4.科技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数据在集中后,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都发生了圈套的变化,而且随着管理扁平化改革的深入,无数据行现行科技管理机制会越来越不适应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无数据行应当转变观念,探索新形势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数据大集中相适应的科技运行模式。
转变观念,强化整体服务服务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材。数据大集中后,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要教育和引导科技人员转变观念,“跳”出科技看业务,使科技人员认识到自己首先是银行员工,然后才是科技人员。现代商业银行的服务都是综合性服务,没有单纯的技术服务。要改变过去技术游离于业务之外的状况。要给技术人员各种学习业务知识的机会,比如可采取短期培训、到业务部门实习等方法来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将技术人员培养成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整章建制,提高系统运行质量。数据大集中后,无数据行许多原来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都已不适应大集中的要求。应当根据大集中后的运作模式和岗位要求,尽快个性和建立一系列操作规程和和管理制度,并在实际运行中逐步完善。在个性和建立制度时,除了要从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确保畅通、提高效率、与其他规章制度衔接等方面考虑外,还要从提高系统运行质量方面考虑,将考核指标纳科全行综合考核体系。
努力解决数据大集中和中间业务本地化的矛盾,提高对本地化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支持响应本地化中间业务,是科技支撑的重要表现。面对数据集中与业务本地化的矛盾,要配合上级行开发出较为通用的、易于无数据行维护的中间业务平台;对一些较为特殊的本地业务,应当通过提高提交高质量的需求,配合上级行及时增加新功能或开发新系统。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改革科技管理机制。要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对全行科技力量进行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运行维护、网络建设、电子产品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在部门和人员设置方面,按照管理扁平化改革要求,减少中间管理层次,采取处长领导下的项目组长责任制。
建立创新组织体系,整合产品服务,创新服务渠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创新营销组织体系,成立独立的产品创新管理部门,负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整合、营销。创新服务渠道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武器,无数据行要通过整合现有产品和服务来创新服务渠道,这是现有基础上的增加服务品种的有效途径。
促进业务与科技的融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技部门和人员要逐步从后台走向前台,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主动向业务部门介绍国内外金融电子化新技术、新手段,以及由新技术引发的经营新理念。科技人员要联合业务人员积极参与市场营销,从技术实现角度向客房宣传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选择银行产品和服务方式。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