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来,新经济一直沿着“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这两个方向奔跑。
这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的一对“双螺旋”——技术发展创造了应用的创新环境,而应用的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
在技术和应用这两条线上都可以诞生出引人入胜的商业创意,但是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比较稳定的商业模式和“新经济热点”。可以说,所有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新热点的闪耀,都是这个“双螺旋模式”催生的产物。
实际上,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以技术作为驱动的,创始人都是计算机或通信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或爱好者,由自娱自乐到创造出有特色的网络服务模式。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资本市场的助推,应用模式创新开始成为网络公司的主要驱动因素,甚至原本依靠技术推动的公司也逐步转向了以应用模式驱动的公司。
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不重要了,因为如果认真观察,今天成功的网络企业除了应用模式的灵光闪现之外,没有一个不拥有自己的独特技术作为支撑。而很多创意之所以成不了稳定的商业模式,往往就是因为只抓住了“双螺旋”中的一个链条。
5年前有人在美国尝试建立网上服装店,通过在网站上虚拟试衣来销售服装产品。这个把在美国已经很流行的“目录销售”大大推进了一步的商业创意不能说不好,但是当时的网络传输速率和计算机的图形计算能力最终被发现是无法跨越的阻碍——人们要在网上试一件衣服竟然比在现实中时间还长!然后看到的还是锯齿状的脸和没有立体感的整体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没有办法创新一种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走向了失败。可见对新经济企业来说,“在双螺旋上寻找和谐的平衡”至关重要。
“双螺旋”是由无数的点所组成的,我们很难对其进行逐个的分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段”的办法来审视“双螺旋”上升的轨迹。
在“技术发展”这条线上,技术随着信息传输速度的增长和信息存储技术扩展而演进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把这条线分为K时代(Kbps)、M时代(Mbps)和G时代(Gbps),每个时代的更迭都会带来爆发性的技术发展。显然,我们现在正处于M时代的中后期,我们已经目睹了上世纪末从K到M的时代变迁,并且正在一点点地向G时代迈进。
而在“应用创新”的维度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是三个最重要的分界点。这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比如在K时代,应用创新带来的商业模式大多只是基于信息流,而不与用户产生直接的资金和物流关系(例如门户模式),而M时代的应用和服务大大丰富,越来越多的应用创新模式开始让用户愿意与企业建立直接的资金流和物流的联系。从理论上讲,最终计算、传输和存储技术的发展让所有的物流回归到信息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在音乐、电影等行业这样的故事已经在发生。
那么,新经济的热点是如何在这两条“双螺旋线”之间跳动的?今天,我们可以在“双螺旋”中找到五个最基本的“连接方式”——网络通信、信息发布、交流互动、网络服务和网络交易,而现在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在这些平台徐徐展开。
这五个连接方式并不是递进的关系,也没有好坏之分,因为在任何一个方式中,都会由于“双螺旋”的上升而迸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经济热点。比如作为网络通信象限的电子邮件是最古老的应用之一,但是近年来受技术与应用影响而出现的移动邮件和Gmail让其依旧闪耀着光芒。
我们可以看到(请参照下页的《新经济族谱》),前三个连接方式大多只和信息流有关,而网络服务与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关,网络交易则与三者全面相关。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虽然是“双螺旋”,但是影响网络通信、信息发布、交流互动这些商业模式演进的主要是技术发展,但是影响网络服务和网络交易商业模式的则更像是应用创新的工作。
可见,决定不同象限下的新经济热点的跳动逻辑,有着不同的关键变量。而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不同象限之中,在同一象限下处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比如不同国家),关键变量也会大相径庭。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信用环境、法律制度等已经非常规范,技术创新,或者说信息流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就成为决定商业模式的主导因素。反之,情况就会相对复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年无数从美国拷贝过来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并不成功,而甚至在美国很成功的新经济企业在中国会“从虎变猫”。
新经济热点的跳动显然还是有逻辑的,但我们今天可以总结出的恐怕还只是一个不完善的、充满了变量——甚至连什么是变量本身还是个“变量”的逻辑框架而已。我们可以用它来总结过去,可以用它来分析现在,但是依旧很难用它来预测未来。
不过从商业角度来看,可以被准确预测的东西价值一定是有限的,新经济的魅力就是在于比传统经济的更加充满不确定性,有着更高的“赔率”。要知道,机遇和风险本身也是一对“双螺旋”。
可以被准确预测的东西价值一定是有限的,新经济的魅力就是在于比传统经济的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