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ITGov-IT治理研究中心>> G3>> 组织治理>>正文内容
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督管理信息技术的概述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12日点击数: 作者:佟建民 来源:中国金融网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0 )】
摘要:
近年来,在银监会和各银监分局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场份额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金融系统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契机,同时随着银行业的改革深化,城商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时制订策略应对各类挑战,对于城商行下一步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形式下,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第七次会议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副主席唐双宁及中国金融界的知名专家学者、118家城商行的行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他们就中国城商行的出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在银监会和各银监分局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场份额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金融系统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契机,同时随着银行业的改革深化,城商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时制订策略应对各类挑战,对于城商行下一步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形式下,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第七次会议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副主席唐双宁及中国金融界的知名专家学者、118家城商行的行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他们就中国城商行的出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1104是2003年11月4日中国银监会办公室确立下来开始启动的,所以命名为“1104工程”。“1104工程”的内容是,按照“职责分设、责权明晰、统一协调、运作高效”的思路,逐步实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分离,合理配置非现场监管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强非现场监管力量,建立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有效协作机制。“1104工程”的实施,是建立有效银行监管体系的重大举措,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的一次革命。

  银监会信息中心主任佟建民在论坛上做了主题为“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督管理信息技术的概述”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银监会信息中心主任佟建民:各位董事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刚才刘主任对1104工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今天我们两个人讲的题目基本上是一样的,我想注重在技术层面上给大家介绍一下1104工程。我讲的内容分位五个方面:1、系统情况。2、系统框架。3、指标体系。4、相关系统介绍。5、实施1104工程的情况。

  从国外的发达国家情况看,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先进、高效、安全的信息,是衡量一个国家监管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也是当前世界监管当局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全面、持续、有效监管的重要方面。刚才刘主任讲到银监会要建立非现场的监管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信息系统。我认为建立这样一个监管信息并不是目的。我们建立这样一个系统,从监管当局方面讲,要实现持续有效的监管,建立非现场的监管体系;对商业银行讲我认为也需要按照这种指标和体系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来经营、管理一家银行。如果能达到这种目的就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这个系统的设计原则基本上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设计的。

     从设计内容包括非现场监管系统、银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检查辅助系统、信息披露系统、风险分析及预警系统几个方面。

  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区别,我们国家有自己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握方向、理念和变化,还要信息共享,我认为一个层面是银监会和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一定要打破过去的局面;另外一个层面,一个信息从机构拿过来经过加工,有些信息也要披露给银行。

  为了实施1104工程,我们建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这个小组重点对1104工程的重点开发设计和框架进行审计,我们也建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来自于香港,对我们的规程建设提供了合理化的建议。在业务需求层面,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由统计部门、信息中心来对需求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求是比较难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从各种规章的层面看,存在制度不规范的地方,需要我们达成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我们的业务需求。

  1104工程要达到的目标:银行监管的目的是按照三统一的原则,构建以数据库为基础、新一代的银行监管信息体系,充分利用利用分析、数据挖掘和管理,建立适合我们国情和银行业需要的管理信息。实现对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和非现场的监管。

  风险评价和预警分析的信息化、网络化。采用信息技术提供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来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实现对金融行业的法人机构和境外分支机构的监管,采集法人机构数据,通过各种监管模型以及以风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实现对法人机构的资产质量、资产充足率、盈利能力、市场敏感性等方面的监管。

  实现对境内分支机构的数据采集,采集银行分支机构的数据也是通过模型分析,实现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市场敏感性等的监管。

  建立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法人及分支机构基本情况、日常变更情况、人员情况、业务情况的监管。我们采集到信息之后,通过计算机查询就可以了解一家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

  建设高级人员管理系统,实现对法人及分支机构高级人员的基本情况、任职资格的审查等方面的监督,包括准入和管理。

      建立现场监管系统,实现对所有被监管对象的现场监管的过程化的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现场监管的效率,提高协同工作的能力,实现非现场监管系统和现场检查系统的互联。

  建立信息中心。可能有的银行业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在一些方面为大家提供了这方面的服务。披露系统一方面为银行业的风险提供提示,另一方面通过及时披露银行业的信息提高我们法律监督的权利。增强了公众的信心。

  建设风险分析的预警系统,基于这种非现场监管数据和现场检查的结果、外部设计的数据等等实现对风险的预警。

  工程分为四期:第一期是建立基础。首先要采集数据。刚才刘主任讲了,要建立高级人员和服务系统、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等。

  第二期是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资产管理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等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的实施。基本上实现监管信息的网络化 。

  第三期是建立风险分析与预警系统,实现对银行业风险的早期预警,对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级,我们和银行会进行信息的共享机制 ,逐步实现我们之间的信息共享。

  第四期是要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这是我们系统的总体框架图,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设备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我们这个系统也有一个数据仓库,实现对数据的深入挖掘。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经在逐步向智能化的方面发展了,我们可以加到我们的系统里面来,就是说可以不编程序来实现数据的分析。我们还有风险预警的模块、非现场监管的模块、评级的模块等等,我们把它都汇总在一起,按照部门的分设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是由下面的子模块组成的,对下面的行业、银行进行分析或者比较。最下面是我们的应用部门,还有一些分支机构的业务人员。

  这张图是对上面图的更细化的解释。数据仓库里面的数据是我们收集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是要长久保存的,是供我们的分析人员分析的时候使用的,数据是不可以更改的,至少要保留八年以上。但是在原始的数据上会生成很多的分析结果,我们把这些加工过的数据放在另外一个地方,供各个部门来使用。大家也可以从网上查找,可以找到许可证,也可以查到整个银行的概况等等情况。

  我们还提供了一些信息,比如人民银行与我们交换的信息比较多一些,建议未来各个商业银行在建立信息系统的时候也建立一个类似的系统。

      我们这个系统的建设基础首先在于网络,网络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的网络分为骨干网,是从我们的银监会到36个银监局,二级网络是从银监会到下面的各个银行。在这个网络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其他的功能。外部的网络我们考虑到建网的成本问题,特别是和商业银行的互联问题,因为专线的网络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银监会各金融机构的互联采用的是互联网。我们给大家提供、开发的软件可以安装到你们的系统上。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外网采集数据,为了防范攻击和安全上的问题,我们的内网和外网是相互隔离的。在安全方面我们也采用了加密的技术,还建立了防火墙等等,来实现系统的安全。

  大家看到左边是被监管金融机构与我们的互联,中间是隔离层,可以定时把数据倒到内部网络里。通过这样的模式层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取相应的数据。

  安全架构,在这个网络里面加入了防病毒的漏洞检测体系、防范攻击的功能等等。在建立这个系统的时候需要这些功能来防范外部的攻击。

  系统设计的原则就是按照监管流程设计的,这流程整体上反映了我们系统设计的流程。第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首先是准入,然后引入到非现场,由非现场来指导现场,最后从准入到退出,实现流程化的管理。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么一个流程来设计的。

  数据来源有几个方面:现场检查的结果、中间机构的检查等等。对资产安全、资本充足性、管理健全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定量分析这些就可以判断风险。当然除了定量分析还有定性分析,这需要人为的因素来进行分析。方法是多方面的,最简单的是趋势分析、分支评价的方法等等。

  信息披露的内容对象是社会公共企业、外部的金融机构、国际机构等等。我也经常看到媒体上相关的报道。监管数据应该说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在数据报表体系里面分几个层面,其中有法人数据采集,我们现在做的是法人数据的采集,下半年将由银监局辖内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刚才我介绍了我们系统的设计原则,我们也兼顾了我国的设计情况,这个报表有一定的前瞻性,我们也考虑到它的操作性,遵循管法人、管风险的理念,参考了国际上的一些准则,也吸收了香港一些专门的意见,建立了这样的一个体系。

      我们这个报表体系是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采集各方面的风险。我们的报表分技术报表、报表、监管指标几个方面。报表来了之后,先形成一个指标经过分析和处理报出来,通过基础报表、特色报表会产生一些分析类的报表,包括异常变化、结构变化、趋势分析比较的变化、对金融机构变化情况的监管等等。监管指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分析,比如说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面发展。还包括一些异常的情况。这是我们整个数据采集的报表体系。

  简单说一下生成报表。是我们系统通过报表分析出来的结果,这里面主要是通过分析来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比如说系统维护性的报表,包括项目定义表、表间关系、核对关系、异常变化等等,通过整理得出来的结果。还有关于管理方面的报表,供各个业务部门使用。我们还有特色报表,主要是国家信托类等等的报表,根据他们不同的特色设计的。我们的报表分为三类口径,1、对境内银行进行分析,按照填报说明进行填报的境内银行。2、对境内和法人和境外分行的问题。3、含境外附属公司的口径。按照不同的类别来报送报表。这三类报表都要报,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报。

  下面简单介绍我们相关系统的完成情况。网络建设基本完成了,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已经在试运行,我们给银监局配的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大约7、8月份就可以完成,现场检查、信息遗漏已经完成。我估计年底这个项目就可以全部完成。我们订的目标是三年时间,开发时间用了一年两个月,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进度来做的。我们采集了18.12万条机构数据等等,商业银行领导的异地交流比较多,所以我们的档案情况是根据人来流动的。在准入的时候比如某一家银行的行长一看就可以看到,他过去是什么情况,到新的一个地方又是什么情况,我们以此来进行管理。目前为止已经有5752个机构运转情况还是很好的。实施计划:2006年5月开始,我们实施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采集,从第一季度采集的是去年年末的数据,从5月份开始要逐月采集。虽然是试运行,但是这些数据是有价值的,我们设想从明年一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这个是系统结构的图,每一个银行的数据采集情况、质量情况、报送情况、内容情况在逐个系统里面都可以看到,一目了然。

      我提一点建议。我们认为银监局在数据采集方面需要多做一些工作,银监局要负责采集本局和下面分局的数据,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要对数据的报送进行监督,因为数据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数据是不准确的,将来这个系统就是个垃圾系统,是没有用的,所以在数据准确性上要进行把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流程的变革涉及到机构的变化,需要配套的监管体系,有了这样的一个体系才能保证数据到位,才能保证对非现场监管的分析。我们建立这个系统最重要的目的是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最后形成非现场监管的报告,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价。

  金融机构需要配合的事情:要做好客户管理的安装和客户的培训,特别是密钥的管理。

  现在这个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是有一定不足的地方,比如定期存款和到期的贷款数据剥离不出来,就是因为许多数据流程的管理问题。另外我们的报表里面也存在一些交易账户和银行帐户的划分问题。还有比如最高风险额等方面的信息还需要继续加强,我认为在市场风险、流动风险管理方面相对是比较弱的。这就要我们考虑怎么样解决目前的问题。

  1104工程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内部涉及到296个分局;对外部讲,我们采集到的法人机构有28500多家,大家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所以我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真正地把数据聚集起来。比如一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是不是在次日就能拿出来?可能拿不到,因为现在的管理体系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经营的,所以很多的数据要进行人工手动汇总。我认为要改造,才能真正实现交易的统一化。谢谢大家!

分享到:
点击按钮自动加关注代码——新浪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订阅
  关于ITGov | 联系ITGov | 收藏本站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京ICP备06004481号   Copyright 2002 - By ITGov.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