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在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在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陈大卫指出,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要突出信息化对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他要求中央企业抓好六方面工作,着重提高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全过程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优化的水平、提高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自动化水平、借助高效业务协同增强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借助知识发现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借助信息资源聚合增强企业市场博弈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活动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能有效提高交易活动效率,在交易主体的信用和交易客体的价值都可以被即时准确评估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全过程自动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交易活动的效率。要实现交易活动全过程自动化,就必须在电子商务系统内全面支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全过程自动化,其中物流自动化尤为重要。理想的情况是,供应方借助自己的自动仓库,自动向一个第三方物流提交产品,客户方同样借助自己的自动仓库,自动验收从这个第三方物流提交的产品。交易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流是即时的交易公证信息,最重要的资金流是即时安全的交易支付。
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优化,是企业重要的商务管理活动。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分工越细,供应链和价值链就越复杂,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就越深刻。信息化能够促进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同步优化,使企业有可能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经营收益,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促进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就要注重高效汇聚涉及产业发展的海量信息,不断挖掘涉及产业模式的创新知识,提高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的知识化程度,避免把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局限于事务处理。
透过企业自身的生产和服务作业,及时足量提交优质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主要体现,也是企业赖以完成交易活动的重要支撑。为适应电子商务全过程自动化交易活动的需要,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为支持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优化,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知识化程度;为满足动态资源配置和柔性作业过程的需求,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可见,工业过程自动化与商务机制信息化间有一种必然联系,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自动化水平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提高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自动化水平时,必须把节约能源、节省资源、降低排放、提高效率作为基本约束指标,把与信息化商务机制紧密耦合作为效益贡献指标。
资源配置是企业运作中最为复杂的经营活动,资源配置是以价值为中心、以调节成本收益为目的展开的,对资源价值的准确估算是资源配置、成本核算及产品定价的主要依据。中央企业在实施ERP等服务于优化资源配置的信息系统时,要高度重视资源价值分析的精细度和标准化程度;要重视区分劳动价值、知识价值和创新价值,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既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效益,又有利于建设学习型企业,更重要的是能够激活企业内部的创新动力;要重视把价值属性渗透到每一道作业工序,并制定工序价值的标准体系,以支持作业成本核算精细化和定制产品定价即时性;要重视增强信息系统支持业务协同的能力,借助高效业务协同支持即时精细的资源价值核算,支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在开放市场环境下,产品创新是企业刺激市场消费需求、开拓利益增长空间、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产品创新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创新往往是通过汇聚大量现有资源、产品和服务信息,从中发现可重构的结构属性、效用属性和交易属性,集成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形态。这个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发现过程。中央企业应搭建知识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开放网络环境中涉及产品属性的海量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和知识挖掘,提高知识发现效率,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企业必须增强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博弈能力。企业竞争力差异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市场利益格局通常表现为企业竞争力差异下的动态均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博弈结果只取决于竞争力差异。相反,每次市场博弈形成的利益格局都无法与竞争力差异状态完全吻合,这是因为“信息”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弈各方有效信息占有量会最终修正利益格局。中央企业应该搭建信息资源聚合平台,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形成应对市场博弈的科学决策。
陈大卫强调,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还要高度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合理规划配置信息网络系统对业务应用的支持能力。为此,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统一的信息系统规划与自主的业务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物理信息系统在自身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能够自动适应复杂的业务需求变化。二是处理好集约化业务应用系统与开放式专业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以确保集约化业务应用系统中所包含的复杂业务应用逻辑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三是海量的信息资源聚合与高效的知识发现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把海量信息资源聚合的非结构化内容信息,转化为高效知识发现可利用的结构化数据信息。
中央企业在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结构方案时,要从业务应用需求出发,进行科学的系统信息处理能力需求分析。既要考虑根据未来业务发展和业务负载峰值来规划适度的能力冗余,又要考虑整体控制信息系统的综合成本。要以确保业务应用系统平稳运行为实际目标,尽可能避免贪大求洋造成浪费。可以借助建模仿真技术,合理调整信息能力结构和设备负载分布,科学地优化信息系统配置,确保信息系统基于合理方案,平稳可靠地支持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