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平凡的,因为他做了25年协和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
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是医疗信息化的开拓者和推动者,是医院信息化的领袖人物。
“25年来,我一直做协和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从黑发到白发,再到今天的秃发”。李包罗向记者开玩笑着说,“与年青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相比,我是一个留级生,25年来我没前进一步”。
李包罗说的没错,25年来他一直坚守着这个位置。不过,没有前进一步的表现形式是职位方面的,而对于医疗信息化的推动,就不只是一步的问题了,是他和他的同道多年来的辛勤耕耘,把医疗信息化从一块荒地开垦成为了一片绿油油的沃土。
进可攻 退可守
“我这一生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当我从清华大学完成二年回炉的时候,我选择了从事医疗信息化。”李包罗一边回忆20多年前的事,一边说,“当时摆在我面前有好几个机会,我可以去国家体委,也可以去纺织工业部,或者去选择教书,但最终我选择了去协和医院从事医疗信息化的工作”。
李包罗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因为他对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能有选择的机会。而对于他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他有选择权力的第一次。也正是这一次,李包罗明确了他这一生的职业定位------- 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应用,最终把医疗信息化推作一门学科,使自身在学术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为我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职业。从清华大学完成二年的软件专业进修后,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从年龄上来看,我已没有优势。” 李包罗如实说,“如果去做一个成熟的行业,自个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朝领先的位置跑,而凭着当时对医疗信息化的模糊感觉,觉得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一片空白,还是一个没开垦的处女地,比较有挑战性。而国外的医疗信息化又是比较热闹,在应用和学术方面,都有许多学者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觉得这个行业学术内涵比较深,是一门学科。如果进去了,自己不仅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代开拓者,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应用,还可以有学术的位置可以攀登”。
面对国内处于荒地的医疗信息化,李包罗说前十年他是最寂寞的。不过,他经受住了这个寂寞,十年中,李包罗走访了医院的每一个环节,亲自到不同岗位去实习,琢磨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的信息流程,熟悉医院关键性业务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就是用这十年的空档,李包罗积累了别人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也为自身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在李包罗身上也同样适合。1991年,李包罗获得了去美国镀金的机会。
诱惑没战胜自身的定位
“你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程序员,留在美国工作吧,我会给你最好的待遇”这是李包罗在美国镀金时,一个美国老板给他的承诺。
面对这样的诱惑,想必每个人都会去权衡。李包罗也不例外,这是他人生遇到的第二个十字路口。
“‘最优秀的程序员’这句话太刺激我了,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才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这不是我想要的。”李包罗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他说,“我要回中国,继续从事医疗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我就不相信了,镀了清华、哈佛、协和这三层金的我,不会有好的出路”。
1993年,李包罗回到了中国。也正是此时,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与自身猜测的一样,医疗信息化迎来了关注和重视,信息化应用已开始从部门级应用向一体化的应用发展了。
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投入100万,卫生部决定组织一些有才能的医疗信息化人才,着手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很自然地李包罗成为了医院信息化这批开拓者中的核心人物,李包罗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井喷式的爆发了。他不仅把协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也为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包罗的愿望实现了,他不仅坚守着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位置,也获得了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并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时,身兼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等多项社会职务,在《中华医学》、《中华医院管理》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
现如今的李包罗,是记者、IT厂商追逐的对象,因为他是这个行业的百事通,通过他,可以了解医疗信息化的方方面面;同时,他也是多数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们团结起来的领袖,也正是这样,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信息化领域显得更开放,更市场化。
平衡点支撑着我的发展
“在协和医院我经历了7个院长,每个时期每个院长对信息化的理解和要求都不同,有的人希望我保守些,有的人希望我大胆些。再加上协和医院是一个有80年历史的老字号,有时连院长的管理理念都不能很好的执行下去。而我在这里做了25年,我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我凭的是什么?首要的是我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能为自己寻找发展的平衡点。”
李包罗平静地表示,“有的人说我是一枝红杏墙外红;也有人说我是这个行业的泰斗;当然也有人说我25年来没什么大发展,不过就是一个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不管别人如何说吧,回顾多年来的发展,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协和医院信息化虽不是做得最好的,但也不是滞后的,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千台机器,几十个系统一天24小时正常运转,扪心自问,我还是比较心安的。另一方面,自身对医疗信息化好的思路和观点被一些现在比较灵活的地市级医院所采纳,在某种意义上,我国整个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有我的心智与汗水,找到了平衡,也实现了最早的自身的定位”。
心态和平衡点的把握很重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大家的人生观不同。而李包罗做到了,他现在在教导手下时也经常说,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浮澡,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你的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有价值的。现在给不给你CIO这个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机会真的来到时,你是否真正合适,是否准备好了,是让你上去,还是让别人来替代你。
“做CIO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成为CIO的。一个人要想成为CIO,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还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外文能力及社交能力。”李包罗深有感触地说“我也不够格,因为我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是不行。不过,就是你觉得你的能力够格了,也不一定能很顺利地开展工作,得到你心中想要的结果,因为信息化和管理、业务、变革等词是密切相关的,再加上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必须有好的应对策略,比如先从容易做起的地方开始,先从能产生效益和效果的地方着手等。总之,不仅要考虑IT技术自身的科学性,更要看信息化的可行性。”
轻舟已过万重山
60岁了,李包罗从协和医院信息中心的位置退下来了。回顾这25年,虽然也有心痛和无奈的地方(主要是指有些事情本来可以一步到位达到最佳状态,但往往环境所迫不得不绕许多弯最终再绕过来,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可以理解,什么事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相比之下,现在信息化的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越来越上手了。
接下来的五年,李包罗仍将以教授的身份留在协和。这五年,他主要将做二件事,一是继续推动我国整个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二是尽可能地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国外叫“医学信息学”。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别人眼里,不管是“留级生”或是领袖,李包罗都不在乎,他还在为最初的定位和目标而努力!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