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正从过去单纯的软件平台向移动互联和云计算靠拢,与诺基亚这样的新伙伴牵起了手; 戴尔、惠普,正努力地淡化PC的比重,把重心转向高利润的服务业务; 阿里巴巴、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厂商,也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手机平台,力图拉拢手机制造企业。 它们求转型,它们不甘寂寞。
2011年的IT产业,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试图把手伸向新的领域,而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推动下,原有的产业生态链被打散,新的“合纵连横”正在形成。
年终巨献“世说新语”,用20个成语诉说20个新闻故事,在远古与新兴的碰撞中,重温2011。
继往开来 “十二五”开局元年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十二五”规划关乎国民经济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方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决定国民经济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
相较于“十一五”所提出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此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信息化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之中。
“十二五”规划对信息化的突破性部署,在于首次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单独成章,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意味着,信息化将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而信息化之于中国,已经上升为新型的发展方式,能否把握好这种途径,将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转型升级。
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八届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就“十二五”期间的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做了阐述——在电子政务网络、基础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四大方面、29大工程中,有半数以上是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全民健康保障、全民住房保障、全民社会保障、药品安全监管等信息系统更是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民共享信息化,中国社会正在步入“大民生”时代。
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中,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化深度融合更能直接推动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两化深度融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两化融合实践的基础上,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深化、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认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着眼点是形成可持续发展和更加依靠信息资源发展的坚实基础、内生动力和新机制;着力点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这意味着,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企业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的内在需求又成为信息化的动力。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信息化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方兴未艾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冷思考”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对于正在蓬勃兴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都需要冷静思考,毕竟,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代价太大了。
2011年,“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是信息产业最为耀眼的关键词,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个被称做“下一个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被寄予了救市的厚望,新一轮产业赛跑蓄势待发,信息产业也位列其中。
2011年全国两会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在“十二五”规划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在“十二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位列第二,具体内容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政策指引是产业发展的先导,而区域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地平台。2011年,各地纷纷兴建物联网、云计算基地,“智慧城市”计划也纷纷出台。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数十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的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出现了过热的苗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提案中提到,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投巨资建成了“云”系统,但资源利用率却不足20%。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直接表示,目前国内的物联网“虚火”很大,一度出现国内比国外热、媒体比市场热、政府比企业热、股市比投资热、教育比科研热、包装比创新热等现象。
今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到,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实施进展情况看,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无序发展,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放、重复建设;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起步和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三是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担着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任,但是,它的发展规划却不能急功近利,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都需要冷静思考,毕竟,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代价太大了。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突破体制性、结构性障碍,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我国IT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衣带渐宽终不悔 网速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宋朝词人柳永在《凤栖梧》中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今,在消费者这里的体味是:升级套餐终不悔,为网等得人憔悴。而电信运营商的感受是,宽带投资终不悔,布网累得人憔悴。
网络优化、宽带升级、光纤入户⋯⋯在整个2011年下半年,通信业一直充斥着这样的口号和基调。人们对于网络速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由于电信服务的特殊性,尽管运营商为此疲于奔命,蜗牛一样的网速依然让网民备受煎熬。
首先,宽带升级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方面源于外围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宽带战略为电信业树立了无法逾越的标杆;来自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可带动GDP增加1.4%,可见宽带水平不仅代表着整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中国急剧增长的互联网用户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互联网应用正在突飞猛进。因此,宽带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业界的共识。
其次,一边是火,一边是水。政府部门对宽带战略有声有色。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会见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时表示,工信部已经向国务院建议将“宽带中国”作为国家战略,要像重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一样重视宽带网络建设。来自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办公室的消息称,按“十二五”规划要求,2012年年底,居民家庭带宽将达到20M,于“十二五”末实现100%的居民家庭光纤入户,居民家庭带宽达到100M;电信运营商也将宽带升级作为2012年重要的战略,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费升级的计划。但是,由于体制、部门利益之争影响,光纤入户“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依然存在,基站无法进入小区、地铁以及校园等地,成为宽带提速的最大障碍。
宽带升级也需要稳重求进,切不可实施“大跃进”。尽管有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网络提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一,与发达国家相比,网民基数较大,一旦网络改造出现问题,会影响相当数量的网民;其二,电信业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完善,《电信法》尚未出炉,运营商作为企业与地方机构协调需要时间;其三,中国电信运营商转型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中国运营商仍然停留在3G阶段,Wi-Fi只是一个补充。
不难预见,在发改委的反电信联通宽带垄断利剑下,宽带在提速中资费稳步下降。今天,你在网吗?请留心一下窗外的风景,让焦躁的等待慢下来。
否极泰来 IPv6逐步取代IPv4
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IPv4退出历史舞台,这是2012年业界必须面对的现实。
2012年来了,IPv4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IPv6。尽管业内有专家
-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研究[04-09]
- 第2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01-14]
- 16: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06-09]
- 24:eSCM-SP(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力模型)有哪些…[06-10]
- 第4章 跨文化沟通[01-14]
- 治理评论第一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二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五期[01-20]
- 治理评论第三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四期[01-20]
- 治理评论第六期[01-20]
- 太极凭什么中标12306? [09-26]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书评[11-01]